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助人与优越感

发布时间:2012年3月6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8日
作者:吴心  文章ID:1817  浏览:
    曾读过一篇文章,记述的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他的家在农村,人烟稀少。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木头扛到那边角边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貌,然后很卖劲儿地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愉快的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旅程。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个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
    我的心被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这是再我成长的环境里,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在我习惯的文化和熟悉的同胞中很陌生的一种感情: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地把自身的优越掩臧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从而使他觉得自己的受助者是因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这是何等的仁慈啊!
    从这位异国老人的所为中,我感到了自己曾有的“助人为乐”意识的缺憾-还有什么比一厢情愿地“高尚”地助人更伤受助者的自尊呢?
    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当老师时,我一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这个人多么有骨气,心里却觉得他真不聪明。读了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才顿然感受到宁死不受“嗟来之食”者的人格之尊。“嗟来之食”的故事有二千年了,可二千年来,“嗟来之食”也好,“请来之食”也好,我们实在没有真正体会到人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
    最近我们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母亲重病卧床不起,父亲决定离开这个家,14岁的儿女没有跟父亲走,而是选择留下来照顾母亲。于是,电视台、报社找上门来要宣传他的事迹。从电视里我们看到,记者在不停地问,而孩子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响,许久,她抬起挂满泪珠的脸说:“你们别问了好不好,我不想说。”——只要出发点助人,其行为就是善举吗?把他人的痛楚、不幸以及自觉羞愧之处剥裸在光天化日之下,高扬起自认为高尚、无私的爱心大旗去解除他们的困难,这是一种残忍,是一种自私,是无视他人尊严的残忍,是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高高在上优势的自私。
    这样的事,我们遇到了很多:贫穷孩子因接受了别人的钱,他们就必须感激,受助的贫穷生也因此必须比其他学生更优秀,更不能犯错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任何一个好心人都可以不加掩饰地投以怜悯的目光,去同情他或关心他……
    其实,有些人在慷慨地表示自己的关心时,是需要借助更渺小、更虚弱的人衬托自己的高大--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越感可能给别人带来心灵的伤害。
    当我们是平头百姓时,我们帮助比自己差的人;当我们乐意帮助比自己差的人;当我们有了权势时,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助人,俨然救世主施舍着善意。而对他人的尊重,却很少装在我们心中。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尊严的贫血成了现代的社会病,因此,许多人不懂不受“嗟来之食”者的痛了。
    助人可以给予心灵以温暖,但如不顾及对方的心理感受,也可能会深深伤害别人,在他们心上永远种下卑微。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领着自己回家
  • 下一篇:花开花落两无言
  • 【推荐文章】

  • 面对生活

    两人相对而坐,桌面上有两堆同样的瓜子,两人正在埋头嗑着。他们嗑瓜子的方法不同:一...

  • 骑上快乐的小马驹

    有这样两个小男孩,一个非常忧郁,另一个则很乐观。他们的父母带他们到精神病医生那里...

  • 省略阳光

    一家著名的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应征者络绎不绝。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一位...

  • 试题的秘密

    这群年经人都是经过了多次筛选的佼佼者。现在,他们正面临着最后的考验一场定时为10分...

  • 可以改变的是态度

    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位油漆匠给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见他的丈夫双目失明,顿...

  • 燕子

    燕子很喜欢到奶奶的老屋里筑巢。奶奶有句老话:燕子进屋,一年有福。 那年春天,我还...

  • 【最新文章】

  • 因为责任
  • 一棵树的故事
  • 一颗螺丝的价值
  • 一块钱的坚定
  • 猫与小碟子
  • 浪漫与实际
  • 浪子归来
  • 牧羊人和猎狗
  • 内省是做人的责任
  • 那是父亲的馈赠
  • 学会等待
  • 学会克制
  • 寻短见的少妇
  • 牧师的忠告
  • 故事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