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道歉
发布时间:2012年7月15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724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3724 浏览:
前一段时间,新西兰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总理海伦·克拉克因个人“行为过失”而严肃道歉的事。
我发现电台、电视台的“铁嘴”主持人和各个媒体的“挑刺”记者对堂堂国家总理一点都不讲情面,有些用词用语,我甚至感到有些过份。
跟当地人闲聊时,他们却颇不以为然,认为克拉克的行为“太离谱”。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让新西兰人对自己的总理大加抨击呢?
原来,3年前,在一次为慈善机构募捐的活动中,当时还是“反对党”领袖的海伦·克拉克,在一幅小小的油画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她当时大约没有想得更多,只是想自己的名字能让这幅小小的、普通的油画增值。我觉得她当时一定是这么想的,因为,她在这同一幅油画的背面竟接连题签了“海伦·克拉克”两次。
想不到,备受责难并使她在电视上公开道歉的竟是这么一件小事。
在没有认真了解到这件事情以前,我看到克拉克总理一脸不幸地在电视上“apolo?gize”(道歉),便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想:这克拉克一定拿了人家一笔大大的签名费。虽然当时她还不是总理,但“在野党”头目的身份也够沉甸甸的了。我想起在中国,有些干部或所谓名人的“题名”、“题字”、“题词”或“题辞”费就高得吓人(我的出生地湘南某县的一个“七品”都够不上的局长每年还总能收到一些企业恳请的“墨宝费”呢),一些单位还变着法儿让有“恩”于己的领导或关键衙门的老爷肥赚一摞所谓的“润笔”费,不少大厦或城市标志性建筑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大手笔”背后都有这样的故事。
然而,当我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我为自己上述想法感到羞愧!
不错,海伦·克拉克题名后,那副小小的、普通的油画身价倍增,最后竟以2000元新币被一阔佬买去。有人开玩笑说,克拉克当时的名字就值1000元。可是,克拉克本人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签名费”,这些钱当天就被慈善机构悉数拿去。
那么,当了总理,而且民众支持率一直很高的海伦·克拉克,为什么在此事情上要严肃认真地向公众道歉呢?
关键的问题是“签名权”。在新西兰这个法制健全的国家里,油画像书籍一样,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只有作者本人有权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大名。否则就是侵权,是欺骗,是不诚实的行为。哪怕是善意的,一如克拉克为慈善机构作奉献,都不允许。在这儿,评价一个人的头一条就是看你是不是诚实,如果你不诚实,那么,无论你有多高的智慧、多深的学问、多富的财产,对不起,一票否决:你在这儿不受欢迎。
现在,“总理油画事件”随着海伦·克拉克的认真道歉而渐渐平息下来,可这件事,对我心灵的冲击很大。我觉得这儿的总理真不好当,每年,她总要有那么几起在电视上公开“道歉”的事发生。总理有没有“心理包袱”我不清楚,反正当地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在他们的意识里,总理不是“大家长”,而是他们的“大管家”。既然是“管家”,出了问题,当然就得向大家赔礼道歉。她做错了,道了歉,仍是“好管家”,大家仍然拥戴她。反之,她尽早走人。
有一次,我对邻居一位新西兰老大妈说:“在新西兰当官真没啥油水!”老大妈看了我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先生,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我20年如一日,在市政府调查室作义工,天天吃自己的饭,开自己的车,除了我接触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老婆子外,人家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呢!我有油水吗?可我是工作者,我快乐……”老大妈最后一挥手,意味深长地说“值啊!”
老大妈那高高举起的手像一面旗,在我的心中久久地飘扬。
我发现电台、电视台的“铁嘴”主持人和各个媒体的“挑刺”记者对堂堂国家总理一点都不讲情面,有些用词用语,我甚至感到有些过份。
跟当地人闲聊时,他们却颇不以为然,认为克拉克的行为“太离谱”。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让新西兰人对自己的总理大加抨击呢?
原来,3年前,在一次为慈善机构募捐的活动中,当时还是“反对党”领袖的海伦·克拉克,在一幅小小的油画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她当时大约没有想得更多,只是想自己的名字能让这幅小小的、普通的油画增值。我觉得她当时一定是这么想的,因为,她在这同一幅油画的背面竟接连题签了“海伦·克拉克”两次。
想不到,备受责难并使她在电视上公开道歉的竟是这么一件小事。
在没有认真了解到这件事情以前,我看到克拉克总理一脸不幸地在电视上“apolo?gize”(道歉),便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想:这克拉克一定拿了人家一笔大大的签名费。虽然当时她还不是总理,但“在野党”头目的身份也够沉甸甸的了。我想起在中国,有些干部或所谓名人的“题名”、“题字”、“题词”或“题辞”费就高得吓人(我的出生地湘南某县的一个“七品”都够不上的局长每年还总能收到一些企业恳请的“墨宝费”呢),一些单位还变着法儿让有“恩”于己的领导或关键衙门的老爷肥赚一摞所谓的“润笔”费,不少大厦或城市标志性建筑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大手笔”背后都有这样的故事。
然而,当我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我为自己上述想法感到羞愧!
不错,海伦·克拉克题名后,那副小小的、普通的油画身价倍增,最后竟以2000元新币被一阔佬买去。有人开玩笑说,克拉克当时的名字就值1000元。可是,克拉克本人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签名费”,这些钱当天就被慈善机构悉数拿去。
那么,当了总理,而且民众支持率一直很高的海伦·克拉克,为什么在此事情上要严肃认真地向公众道歉呢?
关键的问题是“签名权”。在新西兰这个法制健全的国家里,油画像书籍一样,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只有作者本人有权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大名。否则就是侵权,是欺骗,是不诚实的行为。哪怕是善意的,一如克拉克为慈善机构作奉献,都不允许。在这儿,评价一个人的头一条就是看你是不是诚实,如果你不诚实,那么,无论你有多高的智慧、多深的学问、多富的财产,对不起,一票否决:你在这儿不受欢迎。
现在,“总理油画事件”随着海伦·克拉克的认真道歉而渐渐平息下来,可这件事,对我心灵的冲击很大。我觉得这儿的总理真不好当,每年,她总要有那么几起在电视上公开“道歉”的事发生。总理有没有“心理包袱”我不清楚,反正当地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在他们的意识里,总理不是“大家长”,而是他们的“大管家”。既然是“管家”,出了问题,当然就得向大家赔礼道歉。她做错了,道了歉,仍是“好管家”,大家仍然拥戴她。反之,她尽早走人。
有一次,我对邻居一位新西兰老大妈说:“在新西兰当官真没啥油水!”老大妈看了我一眼,不紧不慢地说:“先生,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我20年如一日,在市政府调查室作义工,天天吃自己的饭,开自己的车,除了我接触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老婆子外,人家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呢!我有油水吗?可我是工作者,我快乐……”老大妈最后一挥手,意味深长地说“值啊!”
老大妈那高高举起的手像一面旗,在我的心中久久地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