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原是“坏孩子”
发布时间:2012年7月15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726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3726 浏览:
普京正成为俄罗斯的新偶像。他沉着、干练、果断,民众支持率始终居高不下,前不久甚至被俄罗斯妇女评为“全俄最性感的男人”!普京当总统前的经历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过去一定充满了成功与骄傲,他的童年也一定布满“光辉的足迹”。《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普京少年时代度暑假的一所小木屋布满灰尘的阁楼里找到了一本普京当年上学时候的学生手册,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普京上课时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家庭作业经常赖着不交,因而经常遭到老师的训斥。手册还显示,普京那学期的学习成绩也一点都算不上优秀,在苏联时代的5分制学习成绩中,他的算术和自然课只得了3分,而绘画更是只拿了2分。
原来,普京总统小时候竟然是个“坏孩子”!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坏孩子”长大后怎么会如此有出息?于是这成了大新闻。
绝不是“马后炮”,读了这则新闻,我一点也不奇怪。有人不可思议只能说明他们的教育观念有问题。
德、智、体是我国目前评价学生的三个标准,三方面都好即“三好”。而德与智向来最受重视。诚实、守纪律、“听话”、“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只有“好孩子”长大后才会有出息;反之,“不听话”、“学习不好”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或叫“坏孩子”,而“坏孩子”是不会有出息的。这就是我国(“苏联老大哥”及现在的俄罗斯想必差不多吧)长期以来最流行的教育观念。依此观念,普京现象当然就无法理解了。
“智”,即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它应该包含各个方面的基础素质。但学校只是以所设的学科学习成绩为考察标准,这本来就已偏颇,因为学科设得再全,也不可能囊括能反映学生素质的所有方面。学校设的学科也许正是孩子的弱项,而孩子的强项也可能因学科设置的缺位而无从考察。各方面素质都优秀的“完人”几乎没有,而某些方面的缺陷可能并不影响其成为某一方面的大才。普京的数学成绩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当总统;当总统最需要的是管理才能,绘画不及格一点也没关系。
“德”,即思想道德品质,几乎被作为是否是“好孩子”的最重要方面。在我看来,孩提时代根本就无所谓“德”。好动、好玩、淘气、不想被约束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不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诸如逃课、调皮捣蛋、不交作业、撒个小谎甚至打架斗殴与“德”何干?孩子混沌初开,不明事理,就像是一棵刚刚出土的幼苗往往浑身发杈一样属正常现象,这时候就说它不是“好苗子”难以成材实在为时过早。所谓“道德”,“道”在前,“德”在后,知“道”才知“德”,而孩子尚未“闻道”,何以谈“德”?而修枝剪蔓、加以引导正是教育者肩负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闻道”的增多,“孩子气”一般都会渐渐消退。且不说今日的普京,只请老师和长辈们回想一下当初的“调皮”者,长大后还有几人“捣蛋”依旧呢?我甚至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多年以后还能常常嘘寒问暖令他们备感欣慰的往往不是昔日的“得意门生”,而是班上最令他们“头疼”的学生,这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换一个角度看,“调皮捣蛋”也是一种素质。它常常反映出孩子的智慧,也是创造力的体现。比如有孩子在上课前,把扫帚放在教室门头上,用绳子把扫帚与门连接起来,当老师推门而进时,扫帚就会掉下来砸在老师的头上,类似的“恶作剧”何尝不是“小发明”?再如有孩子上课时挤眉弄眼做小动作被老师发现并遭质问,他马上回答说“有个小虫子飞进了眼里”并继续挤眼睛,这当然是“调皮”,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机智呢?而这种智慧常常是那些循规蹈矩的孩子所不具备的。虽然“恶作剧”的方式不可取,但它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应该也没有疑义。批评教育是应该和必要的,但断不可因此就以“坏孩子”视之。“调皮”的孩子往往智商高,高考中的佼佼者大多不是“听话”、刻苦的学生即为明证。
总之,少不更事的孩子原本没有“好”“坏”之分。所谓“好孩子”、“坏孩子”与将来有没有出息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原来,普京总统小时候竟然是个“坏孩子”!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坏孩子”长大后怎么会如此有出息?于是这成了大新闻。
绝不是“马后炮”,读了这则新闻,我一点也不奇怪。有人不可思议只能说明他们的教育观念有问题。
德、智、体是我国目前评价学生的三个标准,三方面都好即“三好”。而德与智向来最受重视。诚实、守纪律、“听话”、“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只有“好孩子”长大后才会有出息;反之,“不听话”、“学习不好”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或叫“坏孩子”,而“坏孩子”是不会有出息的。这就是我国(“苏联老大哥”及现在的俄罗斯想必差不多吧)长期以来最流行的教育观念。依此观念,普京现象当然就无法理解了。
“智”,即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它应该包含各个方面的基础素质。但学校只是以所设的学科学习成绩为考察标准,这本来就已偏颇,因为学科设得再全,也不可能囊括能反映学生素质的所有方面。学校设的学科也许正是孩子的弱项,而孩子的强项也可能因学科设置的缺位而无从考察。各方面素质都优秀的“完人”几乎没有,而某些方面的缺陷可能并不影响其成为某一方面的大才。普京的数学成绩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当总统;当总统最需要的是管理才能,绘画不及格一点也没关系。
“德”,即思想道德品质,几乎被作为是否是“好孩子”的最重要方面。在我看来,孩提时代根本就无所谓“德”。好动、好玩、淘气、不想被约束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不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诸如逃课、调皮捣蛋、不交作业、撒个小谎甚至打架斗殴与“德”何干?孩子混沌初开,不明事理,就像是一棵刚刚出土的幼苗往往浑身发杈一样属正常现象,这时候就说它不是“好苗子”难以成材实在为时过早。所谓“道德”,“道”在前,“德”在后,知“道”才知“德”,而孩子尚未“闻道”,何以谈“德”?而修枝剪蔓、加以引导正是教育者肩负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闻道”的增多,“孩子气”一般都会渐渐消退。且不说今日的普京,只请老师和长辈们回想一下当初的“调皮”者,长大后还有几人“捣蛋”依旧呢?我甚至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多年以后还能常常嘘寒问暖令他们备感欣慰的往往不是昔日的“得意门生”,而是班上最令他们“头疼”的学生,这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换一个角度看,“调皮捣蛋”也是一种素质。它常常反映出孩子的智慧,也是创造力的体现。比如有孩子在上课前,把扫帚放在教室门头上,用绳子把扫帚与门连接起来,当老师推门而进时,扫帚就会掉下来砸在老师的头上,类似的“恶作剧”何尝不是“小发明”?再如有孩子上课时挤眉弄眼做小动作被老师发现并遭质问,他马上回答说“有个小虫子飞进了眼里”并继续挤眼睛,这当然是“调皮”,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机智呢?而这种智慧常常是那些循规蹈矩的孩子所不具备的。虽然“恶作剧”的方式不可取,但它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应该也没有疑义。批评教育是应该和必要的,但断不可因此就以“坏孩子”视之。“调皮”的孩子往往智商高,高考中的佼佼者大多不是“听话”、刻苦的学生即为明证。
总之,少不更事的孩子原本没有“好”“坏”之分。所谓“好孩子”、“坏孩子”与将来有没有出息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