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

发布时间:2012年9月7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555  浏览:

【问题】
    1.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的母鸡令人生厌,这在写作中属(    )的写法。
    2.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三点,请简要概括。
    3.文中的“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第六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这样写用意何在?
    5.文末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在文中各找出一例说明。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6.本文末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什么样的感情?(    )
    A.喜欢  B.钦佩  C.畏惧  D.欣赏
    7.本文语言非常生动,试比较一下本文和课文在语言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
    1.欲扬先抑
    2.母鸡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乘人不备而进攻;下蛋后好炫耀功绩。
    3.我从孵养小鸡雏的母鸡身上看到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精神。

【原文】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项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蝈蝈
  • 下一篇:无脑却机灵的海参
  • 【推荐文章】

  • 柳林酒家小楼

    【原文】 柳林酒家小楼① 陆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

  • 寻石记

    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

  • 新柳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

  • 梦断雅典

    【原文】 梦断雅典 ①世界轰然崩溃了。我手指松开,仿佛进入了失重状态,缓缓地从杠上...

  • 心灵折旧费

    【原文】 心灵折旧费 ①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②这是五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

  • 官舍竹

    【原文】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

  • 【最新文章】

  •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 1.仿照画线句子,在田字格内续写一句话。书
  • 3.阅读下面文段,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17、请用简洁的语文概述《丑小鸭》的故事,并
  •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
  • 19、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你
  • 事实上,对于我们的感觉能力来说,(A)【五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 不设防
  • 春节是民俗,更是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
  • 材料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件小事引来
  • 柳林酒家小楼
  • 摇啊摇啊,采莲船
  •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