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知识的“诗囊”
作者:未知 文章ID:20101 浏览:
【原文】
充实知识的“诗囊”
①华罗庚说过:“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②有的朋友说:“由于一个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了,所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有朋友说:“由于凯库勒做了一个被蛇咬的梦,所以他研究出了苯分子环状结构式。”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作基础,牛顿即使被苹果砸千百次,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凯库勒即使做一百次被蛇咬的梦,也不可能发现苯分子环状结构式。滔滔的江河大海,是由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 】,【 】;满腹的才智学识,也是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
③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为了著书立说,几十年积累的卡片数以箱计。明朝思想家顾炎武,每天将自己得到的新知识记下来,日积月累,写成名著《日知录》。英国科学家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记录的资料达50万字,最后写成了《物种起源》。
④由此可见,累累硕果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成功的桂冠属于古今中外那些孜孜不卷者。有时,也许一些新的形象、新的概念、新的想法会突然闯入你的脑海,这毫不奇怪,要知道这是你知识积累的必然结果,它将和你以后的发明或发现密切相关。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⑤我国历史上有一个“遇所得,书投囊中”的故事。说的是唐朝诗人李贺,有一个不离身的“诗袋”。他每天背着这个“诗袋”,骑着毛驴,出门远游,搜集材料。他一边欣赏秀丽的山川景致,一边琢磨美的诗句,每有所得马上记在纸条上,塞入“诗袋”。晚上回到家中,对着昏暗的油灯,将零散的诗句拿出来,进行选择整理,反复吟咏。李贺天天出游,苦吟不绝,这“诗袋”一直陪伴他到死。
⑥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他却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一笔惊人的财富,仅现存诗就有241首。李贺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据前人评论,是与他“遇所得,书投囊中”分不开的。
⑦朋友,积累资料,充实知识,是成才的关键所在。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要知道,不积累知识,成功之门是不会向你敞开的。从今天起,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步骤、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剪辑以积累有关资料,天长日久,相信你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问题】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水滴石穿
B、累累硕果
C、孜孜不卷
D、聚沙成塔
17、(1)联系上下文,第③段中列举吴晗等人的事例,其作用是【 】。(3分)
(2)我国明朝的李时珍行万里路,历时多年,整理药方11000多帖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但是,不宜把达尔文的例子换成李时珍的例子,这是因为【 】。(3分)
18、(1)从全文看,标题“充实知识的‘诗囊’”的含义是【 】。(3分)
(2)以“充实知识的‘诗囊’”为标题的好处【 】。(至少写出两点)(6分)
19、联系上下文,模仿画线句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语句。(4分)
滔滔的江河大海,是由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 】,【 】;满腹的才智学识,也是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
【参考答案】
16、C
17、(1)充分证明了累累硕果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成功的桂冠属于古今中外那些孜孜不倦者(仅写一句或用第②段最后一句“满腹的才智学识,也是由点点滴滴积累而来的。”也可)
(2)达尔文的例子是从“古今中外”的“外”这一角度论证的,如果改成李时珍的事例就无法照应下文的“古今中外”的“外”了。
18、(1)充实知识的积累(或:积累资料,充实知识)
(2)突出自己的观点;
论点与论据和谐统一,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形象生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让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理解)。
19、示例:巍巍的高楼大厦,是由一砖一石垒砌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