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北京声音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7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5311  浏览:

【原文】
    北京声音
    客居京城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静。
    北京的静,当然不是荒凉的静。这个城市,人口数以千万,商圈喧哗,楼群生长,昼夜有航班起落,车流拥堵已经到了新车上牌将议价收费的程度。①【然而,所有的声息都如同碎片,顺着风,搅起一些,还没听真切,它们就低下来,着地了;所有含混的响动,像河底的泥草,像茶杯里的渣脚,微小地交织在主体的边缘,反而映衬出静的亘古远大。】
    西大望路,北京CBD核心地区之一。五星级酒店与高级购物中心林立丛生,沿街面折扇般打开,每一折都是日光粼粼的玻璃大厦。那天下午,我沿着北京特有的、斜坡极长的行人天桥走至整个景象的中心,忽然发现,没有声音。
    汽车几乎无声无息地从天桥下穿过。马路两旁,闲人和忙人都不作停留,路面经常是空的。桥的这一边,还有旧工业厂区的遗存,铁门锁着,红砖楼深处阒无人声,只有高耸的烟囱,静静喷吐着白烟。白烟以上,是一片澄澈,舒缓,透明,凝固的天宇。
    大音稀声。这静,它轻松自在,风也刮不散。它似坐着秋千,回荡半空中,仰望着更高的深处,承接宇宙。
    北京的静,和城市地理相关。三面雄关,指缝间漏下一个平原,不接水路,气质上与山居相近。北方苦寒,气候干燥,日短夜长,并不适宜欢饮达旦。
    我们所知的北京人最常见的问候“吃了吗”,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吃了,一碗小米粥,俩馒头,搁碟咸菜,完事,您哪?”
    这是晚饭,中午呢?
    “拍黄瓜,一碗炸酱面,解决,百吃不厌。”
    说话的人微笑,自得,骄傲,能“将就”,不“事儿”,特“简单”,是值得炫耀与交流的谈资。
    历史也为北京人留下了惯看秋月春风的稳健。年轻时爱瞎侃吹牛的,倘不是为了谋生,过一定年龄还这样,就教大家都瞧不上。皇城根下的平头百姓,基因里埋着“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地线。我有缘见过的一些北京籍或很早就生活在北京了的文化人,身上都带着静气,不说大话,偶露峥嵘。若由着性子谵妄,恐怕自己心里先觉着了“没意思”,与这座城市很相当。
    北京的静,使之真正成为北京。同样是报时钟,北京也迥异于上海。
    我住的地方,就在北京火车站附近,在高楼上,隔着一截明城墙,能看见编好组的火车宛如慢镜头般进站。
    生活在火车站钟声的领空下,早晨,中午,傍晚,慢悠悠的《东方红》的乐曲声,像是从天际涌来的一线潮,牵引着听觉。因为播放的节奏偏慢,原本高亢激昂的革命歌曲听来竟然梦幻而古典,又因传播介质——空气——的变化,它有时明亮,有时迟缓,或许又因为时辰的不同,中午的时候庄严辽阔,傍晚则苍茫若失。糊涂的阴沉的下雪天,钟声闷闷的,却传得远,余音萦绕在将暗未暗的城市的眼阖里,让人们渴望回家,回到厚实的门帘裹住的又黑又静的夜里。
    声音,是形象思维之门。推开这道门,人们跨越时空,与这段声音的“生命”同在。②【这些曾经的声音,不仅属于那段历史,而且无声地滋养着北京的静。】因此,去年首都博物馆将“北京”声音作为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予以展览,确实是颇有见地的。
    (作者:吴越《文汇报》有删改)

【问题】
    1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北京的静”的特点。(2分)
    ▲
    13.在作者看来,造成“北京的静”的原因有哪些?(4分)
    ▲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划线句①运用比喻修辞,将北京声音低微、细小、很快消失的特点写得细腻生动、真实传神。
    B.文中写北京火车站的钟声是以静写声,写出了钟声的梦幻与古典。
    C.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北京的声音写了北京的景、北京的人、北京的历史。
    D.本文作者感悟到了北京的静,并告诉人们要学会闹中取静,以求得心灵的安宁。
    1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②的理解。(3分)
    ▲
    16.文章结尾说:“首都博物馆将“北京”声音作为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予以展览,确实是颇有见地的。”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成为非物质遗产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它们作为非物质遗产有何意义?(4分)
    链接1:“北京声音”的原始素材包含二十多个声音文件,有唱京剧,二胡,鸽群,蝈蝈,胡同的清晨,空竹,拉胡琴,驴,磨剪子磨刀,鸟鸣犬吠,清扫寺院,寺院钟声等。但有人认为这些声音很普通,甚至卑微,正如产生它们的市井生活,正如与它们相伴的、多半不会在历史留名的普通人们。有什么必要,为普通到几乎无人察觉的存在与消失的历史立志呢?
    链接2:“香炒热白果,一粒开花两粒大,两粒开花糯又糯。”在当年常州狭小的胡同里,这样带点苏南小调风味的叫卖声,吸引着人们争相购买炒白果。可如今再想听到这原汁原味的叫卖声,却很难了。70岁的常州民俗爱好者瞿鼎滋就专门收集整理常州地区的各类叫卖声,五年时间收集了近百种。其中有茅山的竹喇叭、端午的老虎花、灶王爷的轿子、芦墅的熟菱、西横林的蝴蝶籽黄瓤的西瓜、集市中的“小热昏”……瞿鼎滋到各个社区去进行演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欢迎,年轻人听后感到闻所未闻,新鲜好奇;中年人听后感到似曾相识,勾起了童年的回忆;老年人听后倍感亲切,拂开了历史的风尘,瞬间打开了思绪的闸门。
    (1)▲
    (2)▲

【参考答案】
    12、不是荒凉的或亘古远大
    13、(1)和城市地理相关。三面雄关,不接水路,气质上与山居相近。(2)北方苦寒,气候干燥,日短夜长,并不适宜欢饮达旦。(3)北京人谈话平和简单、稳健,一些人身上带着静气,不大高声说话。(4)报时的钟声也节奏偏慢,梦幻而古典。
    14、A
    15、这里的声音没有轰轰烈烈,它们是细微的琐碎的,甚至被人忽略的。但这声音也记载着
    历史,北京的历史造就了北京的静。
    16、(1)来自于民间,普通的甚至卑微的,但却能体现民族或地方特色的声音。
    (2)这些声音与生命同在,记载着历史,是建设城市精神,承接文化传统的必然需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民间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些声音能让年轻人知晓历史,传承历史,能引起中老年人对岁月的回忆,铭记这段历史。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反求我心悟人生
  • 下一篇: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