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作者:未知 文章ID:26336 浏览:
【原文】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头抢地耳
皆【以】美于徐公
B.此庸夫【之】怒也
臣【之】妻私臣
C.要离之【刺】庆忌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以上两个文段是战国时代谋士说服君王的著名片段,他们都达到了目的,取得了成功,但他们的方法却并不相同,请指出他们的不同点,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9、B(助词,定语标志,译为“的”。A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动词,认为。C均为动词,第一个“刺”,刺杀,第二个“刺”,劝谏。D第一个“闻”,动词,听说;第二个“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说。)
10、(1)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判断句,1分;“布衣之士”,1分;“休祲”,1分。)
(2)从这看来,大王您受蒙蔽非常厉害啊!(“蔽”,1分;“甚”,1分。)
11、唐雎说服秦王的途径是据理力争,针锋相对;邹忌劝谏齐王的方法是引喻作比,委婉暗示。(答对一点得1分)
(启示,略。言之成理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