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散步

发布时间:2017年5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
作者:龙应台  文章ID:33479  浏览:

【原文】
    散步
    龙应台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家齐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OO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⑾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⑿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问题】
    11.(2分)“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
    ▲
    12.(4分)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
    13.(2分)第⑾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
    14.(3分)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
    15.(3分)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
    ▲

【参考答案】
    11.(2分)“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12.(4分)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大意写出即可)
    13.(2分)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大意写出即可)
    14.(3分)“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大意写出即可)
    15.(3分)示例: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
  • 下一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 【推荐文章】

  • 天下第一奇石

    【原文】 天下第一奇石 ①在中国福建省南端的东山岛上有一块奇石,它有一间房那么大,...

  • 甘为春泥护春花

    【原文】 甘为春泥护春花 陈漱渝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①每...

  • 使至塞上

    【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

  •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原文】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题 唐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

  • 暮春归故山草堂

    【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 小桃红

    【原文】 小桃红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

  • 【最新文章】

  • 天下第一奇石
  • ⑸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
  • ⑹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气节”的句子,请写出
  •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
  • 甘为春泥护春花
  • 绵延二十一日的宴(有改动)
  •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
  •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曲》和
  •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
  • “悟空”探“妖”
  • 《故乡》节选
  • 《谈生命》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