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7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5506  浏览:

【原文】
    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
    ①自从扇子成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特殊载体以后,它的本体属性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其在艺术语汇情景中得到阐述的过程,进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②如果要追溯扇面书画的源头,恐怕是在三国时代。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载有“杨修与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记录,这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学士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书画与扇子的结合,使得艺术欣赏、收藏日愈成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观需要。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王羲之赠老妪卖扇、苏东坡画扇断案等民间故事,就着实证明了这一点。扇面书画的真正兴盛,是在明代以后。明永乐皇帝朱棣极力推崇,在宫中命“待诏”书写扇面,令“画院”画扇,直到成化年间,才在民间广为推行。
    ③扇面书画以其特殊的形制(主要有两种形制:团扇和折扇),显示了迥异于其它书画形制(如条幅、横卷、册页、楹联、尺牍、屏条等)的美感特征,概其要者,突出地反映在其精致小巧、活泼多变上。通常,一件书画作品总是在形制上表现为方或长形,而扇面却以其特殊的圆形、椭圆形、拱形去营造灵巧、活泼、典雅、精致的艺术美感。扇面的天地较小,形态特殊,书画家必须要在构图、布局、排列上别出心裁,因此,精美的书画扇面,往往能给人们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进而产生无尽的遐想。扇面以其正、反两面都可书写的特质,为书法、绘画合璧提供了特殊的载体,时常人们所见“一字一画”式以及格景书画扇面,就是体现了融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美感。
    ④从扇面书画创作的技法去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⑤疏密有致。扇面书法的构图布局十分讲究,尤其是折扇扇面上宽下窄,呈半环形状,又有很多折裥,排列布局决非易事,要使书写的扇面给人以疏朗、典雅的艺术感受,就必须依循虚实有致、实中有虚的原则,也就是说画面不宜布满塞足,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甲】【    】。
    ⑥大小适宜。由于扇面的尺幅较小,书写的天地极其有限,因此在扇面书写时,对字体大小的控制要十分经意,内容与形制、整体与局部、正文与落款等都要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乙】【    】。
    ⑦轻重得当。扇面上笔墨线条的展示,必须具有整体的感觉,而平衡则是这种感觉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折扇扇面上书写,其空间恰似影视中的宽银幕,前后着墨轻重都要整体把握,头重脚轻或前轻后重,都会影响书写的效果。

【问题】
    11.(2分)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12.(2分)本文主要从扇面书画的哪几个角度介绍了其形式美感。
    13.(2分)将下面两句话填入原文划线处,【甲】处应为【    】,【乙】处应为【    】。
    A.正如明代书家祝允明所比喻的,在扇面上写字犹如舞女在瓦砾上跳舞,“环肥燕瘦,终减态耳”。
    B.所谓“只画鱼儿不画水,此中自有波涛在”、“长河无点墨,似见笔纵横”,映现的就是这种意境。
    14.(2分)结合全文,说说第③段中“小中见大”的含义。
    15.(3分)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选自《百科知识》
    请说出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2分)介绍了扇面书画的发展历史。
    12.(2分)形制创作技法
    13.(2分)【甲】处应为B,【乙】处应为A。
    14.(2分)扇面空间虽然很小,但是扇面书画能带给人广阔想象空间丰富的艺术美感。
    15.(3分)举例子,具体说明扇子发端时制作材料与功用。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 下一篇:7.下表是关于“父母陪伴孩子时同进行的其它活动”的调查数据
  • 【推荐文章】

  • 上三峡

    【原文】 上三峡①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

  • 听蜀僧濬弹琴

    【原文】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

  • 东坡

    【原文】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

  •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原文】 水调歌头 金山①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

  • 清江道中

    【原文】 清江道中 廖行之 客里春愁万斛量,随身抖擞一奚囊。 了无池草入诗梦,粗有...

  •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原文】 永遇乐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 【最新文章】

  • 大铁椎传
  • 《媭砧课诵图》序
  • 诗咏除夕
  • ①和王之涣的同名作品相比,王翰的这首《凉州
  • 阅读告词或道路警示语:①不溶在手,只溶在口
  • 大科学家的失误
  • 上三峡
  •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
  • 用外科手术的技术处置不正常的大脑,对于医学
  • 听蜀僧濬弹琴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清平乐·独宿博
  •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
  • 独腿人生
  • 火中取栗的人
  • 我是怎样决定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