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卖板栗的父子

发布时间:2021年2月19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梁艳飞  文章ID:46950  浏览:

【原文】
    卖板栗的父子
    梁艳飞
    ①如往常一样,晚饭后,我来到河堤上散步。又见到了他。
    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区旁的河堤上卖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连续几年来,他都在此叫卖,从不间断。
    ③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多,正自顾自玩耍。被他用木条围成四方形的前座,是他此刻能给予孩子的整个世界。孩子太小,玩耍过后,想要父亲陪伴。见父亲许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转右跳,时哭时闹。可他不想丢了生意,开始一边忙一边大声训斥,想借助声音的分贝与力量,让孩子乖乖听话,安静地坐下。这时,孩子越发感到委屈,哭声更加响亮,眼泪、鼻涕、污垢,在脸上乱成一团。哭声再响,也扭转不了局面,父亲依然继续他的忙碌,为顾客耐心挑选栗子,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这一刻,赚钱重要。
    ④男人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体形结实,皮肤偏黑,明显是在太阳下长时间劳作的样子。他与顾客交流的声音大,责骂孩子的声音也大,每次见到,我都会留意那个孩子。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前问他,孩子的妈妈去哪里了?
    ⑤他说,走了。
    ⑥走了。他没有多说,只有这两个字。
    ⑦之后,我见到他们多是在河堤上。他与他,一大一小,彼此陪伴,彼此慰藉。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
    ⑧一天傍晚,见到他们,孩子没有坐在车上,而是在他周围转圈玩游戏。细细一看,孩子腰间捆有一根长长的绳子,另一头捆在车架上。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响生意,他只能将孩子像小狗一样拴在身边。孩子没有同伴,一个人玩,周边灯光昏暗,蚊虫乱飞,近处是父亲的叫卖声、来往不息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鸣。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村庄和暗黑无边的夜色。摊前人来人往,板栗越来越少,男人忙手中的营生,眼光时不时落在孩子身上。
    ⑨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他补充了一句,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
    ⑩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隐藏在浩瀚的夜色里。我无法断定他们幸福与否,只希望,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学校,【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11河堤上,只留父亲一人继续贩卖板栗。
    12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
    (摘编自2020年5月《散文选刊》)

【问题和参考答案】
    17.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这篇散文具体讲述了作者四次买板栗的经历。
    B.这篇散文以男人的家庭变故为线索来结构全篇。
    C.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同情与祝福。
    D.这篇散文结尾直接点明了“地摊经济”的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文通过写卖板栗的父子境况,来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祝福。A选文并没有具体讲述四次买板栗的经历,只是写道“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B选文并没有具体写男人的家庭变故,只是为了需要提到孩子的妈妈走了。D选文结尾只是表达作者的愿望、祝福,并未涉及“地摊经济”。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每题3分,共6分)
    (1)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
    (提示:“他”因何而“笑”?“千斤重担”指什么?)
    对他来说照看孩子就似千斤重担。孩子送去幼儿园,读书了。他可以专心的卖板栗,感觉很轻松,因而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这个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他阳光乐观的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结合前后文,按照提示,赏析句子。“千斤重担”指照看孩子的任务。因孩子得到妥善安置,露出了轻松、温暖的笑容。
    (2)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个孩子将接受文化教育,不再是文盲,将生活在阳光中。表达作者对卖板栗孩子的美好未来祝福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弄清句子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要结合人物经历。小孩入幼儿园前被固定在父亲卖板栗车子上,度过无数个黑暗的夜晚。现在入园,将过上新生活——读书,接受文化,会有美好的未来。
    19.这篇散文第⑦段“彼此陪伴,彼此慰藉”与第⑩段“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前后照应,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3分)
    内容上前后照应,强调了卖板栗的父子俩生活中相互陪伴,精神上彼此慰藉。突出了他们父子生活的艰辛。这样写使文章结构严谨,又增强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的父子同情和祝福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照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卖板栗的父子俩生活中相互陪伴,精神上彼此慰藉。父子相互依存,这是他们生存的力量,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20.这篇散文三处加点的地方都提到了“钱”。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
    (1)不要钱啊,不要钱!此处“钱”指不义之财。板栗货真价实,不赚昧心钱。
    (2)这一刻,赚钱重要。此处“钱”指生活费。在此时,人的生存比小孩哭闹重要。
    (3)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此处“钱”指入托费。孩子的未来比钱重要。
    卖板栗父亲靠卖板栗营生,工作辛苦,为了生存,但不赚昧心钱,把孩子的未来看得比钱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的含义。文中三处加点的“钱”的含义各不相同,结合人物处境来理解。(1)不要钱啊,不要钱!此处“钱”指不义之财。板栗货真价实,不赚昧心钱。(2)这一刻,赚钱重要。此处“钱”指生活费。在此时,人的生存比小孩哭闹重要。(3)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此处“钱”指入托费。孩子的未来比钱重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人类的“黄金体温”
  • 下一篇:天极冷,小茶馆里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充满了煤气,汗味,与贱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