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根据目前最权威的语言学流派的看法,人类一生下来就有认识和形

发布时间:2021年4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7850  浏览:

【原文】
    根据目前最权威的语言学流派的看法,人类一生下来就有认识和形成语言的遗传天赋。这一定意味着,我们有接受一切信息的基因,有着一条条特殊的、人类所特有的DNA,能够认知语句的意义。如果真是这样,这就意味着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讲,人脑能产生词类以外的东西也是预先编码的。
    这种观点跟一个非常古老的观念相符合,那就是,对于意义的理解力似乎在我们一生下来就植入了我们的大脑。我们一生下来就带着一些模板,随着生命的继续,把所有适合的东西都嵌入这些模板。我们积累信息,就像细胞积累能量一样,当我们碰巧找到一个与感受器直接匹配的事实,那么,我们的大脑深处就发生一次爆炸,那一观念突然扩大,收拢,充满新的能量,并开始复制。有时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爆炸,摇撼了一切,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想象受到了震动。
    我们的生活靠的是把能量转换成话语,加以贮存,再以受控爆破的方式释放出来。没有语言的动物做不来这样的事。【它们办事局限于一锤子买卖。】它们也像我们一样,东游西荡寻找与假设相符的事实,但当感受器碰着对号的事实时,只有嗒的一声响。如果没有语言,像弹簧一样卷曲在信息里的能量就只能使用一次。
    用言语从一处向另一处传播重要信息时,模糊性似乎是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成分。为传达意义,经常需要有一种微弱的奇异感和扭曲感,没有语言的动物和细胞做不到这一点。淋巴细胞表面被按种别跟踪抗原,不能派该细胞去寻找完全不同的抗原;当蜜蜂使用偏振光追踪蜜源,像我们看手表一样观察太阳时,它不能分心四顾,去发现一朵花的动人魅力。只有人的大脑能这样做,面对被跟踪住的信息,也还能骋目他顾,不断寻求新的、不同的旨趣。
    假如我们没有感知所有语言的字词所具有的这种模糊性和奇异性的本领,我们就无法识别意义中多种声部的层次,我们就会整年整月坐在石墙上抬眼望着太阳出神。的确,那样我们就会永世使用那二十六个字母讲讲柴米油盐,大概还会达到能够闲聊的程度,却不大可能从简单的词语进化到巴赫式的复调。人类语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能防止我们停留在手边的事情上。
    (节选自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信息》)

【问题】
    5、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与感受器“直接匹配的事实”的一项是
    A.与基因的预先编码相一致的信息
    B.大脑深处连锁反应后产生的信息
    C.动物寻找到的与假设相符的事实
    D.蜜蜂使用偏振光而追踪到的蜜源
    6、下列表述中,对“它们办事局限于一锤子买卖”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动物接受信息后,不会将信息的内涵转换成话语贮存,在遇到与之相关的具体或抽象的信息时,也不会使用语言传达意义。
    B.动物只会东游西荡寻找与假设相符的事实,不会将接受到的信息复制贮存,并使用它去发现与假设不相符的事实。
    C.动物只会追踪与感受器对号的信息,并一次性地使用这些信息,不会在跟踪住的信息之外寻求新的、不同的旨趣。
    D.动物接受信息后,在大脑中对该信息做连锁反应的判断与想象,但不会将信息的内涵转换成话语贮存起来。
    7、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一生下来就有的遗传天赋是认识语言,这是目前最权威的语言学流派的观点。
    B.事实上人类能够欣赏巴赫式的复调音乐,也是基因预先编码的遗传天赋使然。
    C.语言的模糊性可能是用言语传播重要信息时,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成分。
    D.语言是人类从认知简单的、具体的信息的意义进化到认知复杂的、抽象的意义的前提。

【参考答案】
    5、B(关键词“直接匹配”。“大脑深处连锁反应后产生的信息”与“直接匹配的事实”概念不同一。)
    6、A(解题依据是“我们的生活靠的是把能量转换成话语,加以贮存,再以受控爆破的方式释放出来。没有语言的动物做不来这样的事”。)
    7、C(解题依据为“用言语从一处向另一处传播重要信息时,模糊性似乎是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成分”。A项,认识和形成语言是遗传天赋之一,遗传天赋不仅限于认识与形成语言。概念的种属关系混淆;B项,原文“如果真是这样,这就意味着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讲,人脑能产生词类以外的东西也是预先编码的”是个假言判断,“事实上”的说法与该判断不吻合;D项,语言是凭借的方式手段,不是前提。)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 下一篇: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 【推荐文章】

  • 行香子

    【原文】 行香子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 野望

    【原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原文】 蝴蝶效应 和 混沌理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洛...

  • 小鸟,你好

    【原文】 小鸟,你好 陆星儿 ①车子开出医院大门,我立刻摇下车窗,探出头,心飞翔了...

  • 南湖早春①

    【原文】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

  • 武陵春①

    【原文】 武陵春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最新文章】

  •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 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
  • 齐宣王见颜斶
  • 游观音崖记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少时阅唐宋以
  • 常州: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
  • 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 阅读的层次
  • 梅 早梅
  •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 唐考工员外郎宋
  • 行香子
  • 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国学’在我们心眼
  • ①当代文学存在着两个不可忽略的传统,即鲁迅
  • 文化要发展 环境需宽松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