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朱自清先生

发布时间:2021年5月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冯至  文章ID:48184  浏览:

【原文】
    朱自清先生
    冯至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的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而《雪朝》中的六个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上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这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讲谈;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的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够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眼睛上一一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客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北京

【问题】
    18.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这两个是(不得照抄原文,均不得超过20个字)(4分)
    答:①【    】
    ②【    】
    19.文章第五段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呢?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
    答:【    】
    20.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朱自清先生怎样“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这三个方面是:(4分)
    ①【    】
    ②【    】
    ③【    】
    21.从下列题目中任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5分)
    (1)简析《朱自清先生》的人物刻画方法【    】
    (2)浅析《朱自清先生》的构思技艺【    】
    (3)《朱自清先生》的表现手法赏析【    】

【参考答案】
    18.①批评作者对象征派的攻击“有些过分”;②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
    19.脚踏实地,爱憎分明,忠实地为新文艺作贡献。
    20.①鲜明的政治态度,②高尚的思想品质,③对新文学的重大贡献。
    21.提示:(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描写。(2)①以作者与朱自清的交往时间为线索,倒叙。②照应开头,使首尾圆合,浑然一体。(3)采用叙评结合,对比性的叙述。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舟中读元九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下一篇:华清宫 过华清宫
  • 【推荐文章】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

  • 春暮西园

    【原文】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

  • 长相思

    【原文】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孤灯不明思...

  • 听听那冷雨

    【原文】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

  • 虞美人

    【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 塞下曲

    【原文】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

  • 【最新文章】

  • 观刈麦
  • 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
  •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 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
  • 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随着地理
  • 史官助赏罚论
  • 鹧鸪天
  • 家书
  •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
  • (9)杜甫《望岳》中“【 】,【 】”两句诗
  • 城市里的牵牛花
  • 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
  • 【甲】江南春二首(其二)① 【乙】寇准传
  • 告别繁琐的安检程序
  • 宣曲任氏之先①,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