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

发布时间:2021年6月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作者:[清]林则徐  文章ID:48884  浏览:

【原文】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①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
    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
    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问题】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形象2分,简析2分)(酌情给分)
    (2)①借景抒情。如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
    ②比喻。如,第一句中“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
    ③拟人。“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
    ④双关。“满头”,既指山头,也指人头。“晴雪”,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⑤对比。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景抒情的诗。首句写天山的雄伟壮观。这里用“万笏耸琼瑶”来刻画天山,这更为形象,且能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笏,是古代朝会时大臣所拿的狭长板子,形似一曲背老人。用“万笏”来形容天山,既状其山峰之众多而连绵,也状其山势之狭长而微曲。“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积雪,非常贴切。用一个“耸”字,点出了积雪的位置,是在天山的群峰之巅。次句即景抒情。第二句的意思是: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对照,不免感到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自己也含笑对山灵,“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中只能苦笑而已。第四句与一二句相照应,“满头”,既指山头,也指人头。“晴雪”,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这时诗人虽然豪情尚在,但壮志难酬,时不饶人,头上的白发与山顶的积雪一样,都难以消除了。语句平淡,而深含愤慨之情,引人深思。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南柯子·忆旧
  • 下一篇: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登绍兴元年进士第,为广州南海县
  • 【推荐文章】

  • 8.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

    【问题】 8.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那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

  • 绝句

    【原文】 绝句 王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

  • 春日

    【原文】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文成家寒食雨,...

  • 竹里馆

    【原文】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题】...

  • 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

    【原文】 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① 白朴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

  • 渔翁

    【原文】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

  • 【最新文章】

  • 8.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
  • 绝句
  • (4)写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茅飞
  • 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危急关头接受
  • 1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刻画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2.他的手很快地一动,往前伸了出来,但是因为
  • “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
  • ①“【 】,【 】”,(长屋《绣袈裟衣缘》)
  • ②王昌龄的诗《送柴侍御》中有一句:【 】,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乙】楚庄王之时
  • 长安春望
  • 儿菜
  • 生死回眸
  • 侯伯宇: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
  • 7.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名著相对应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