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0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8919  浏览:

【原文】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乐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问题】
    1.下面对“乐治”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乐治同礼、政、刑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治国工具。
    B.《礼记·乐记》认为礼、乐、政、刑几种治国方式各有作用于民的渠道,但是它们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用来统一百姓的思想,走上治国正道,实现国家的安定兴旺。
    C.在中国古代,既有关于乐治的理论阐述,如《礼记·乐记》;又有实行乐治的伟大实践,如周公的治国之策。
    D.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2.下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于乐治原理的表述很具代表性。他认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B.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C.礼由外作,乐自内出。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它能让人在音乐的熏陶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治是儒家借助音乐来辅政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重礼乐轻刑法。
    B.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乐治和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治乱有密切的关系: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
    C.乐治不仅可以把国家治理得规范有序,亦可由此实现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D.古为今用,治理现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把乐治作为主要的治国之策。

【参考答案】
    1.D.“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错,无中生有。
    2.B.原文是“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说法绝对。
    3.D.与原文相悖,“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辜振甫其人其事
  • 下一篇: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 【推荐文章】

  • 行香子

    【原文】 行香子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 野望

    【原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原文】 蝴蝶效应 和 混沌理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洛...

  • 小鸟,你好

    【原文】 小鸟,你好 陆星儿 ①车子开出医院大门,我立刻摇下车窗,探出头,心飞翔了...

  • 南湖早春①

    【原文】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

  • 武陵春①

    【原文】 武陵春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最新文章】

  •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 中国书法:作为—种文化
  • 齐宣王见颜斶
  • 游观音崖记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少时阅唐宋以
  • 常州:名士部落的千年文脉
  • 儿童文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
  • 阅读的层次
  • 梅 早梅
  •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 唐考工员外郎宋
  • 行香子
  • 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国学’在我们心眼
  • ①当代文学存在着两个不可忽略的传统,即鲁迅
  • 文化要发展 环境需宽松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