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9049  浏览:

【原文】
    鲜
    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
    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汉语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甜、酸、苦、辣、咸。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
    对“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美的大敌。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

【问题和参考答案】
    19、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
    B.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
    C.从“鲜”的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
    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
    答案:C(其余各项答非所问)
    2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甜、酸、苦、辣、咸“五味”是中国古人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
    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鲜”就成为了当代人的美食追求。
    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鲜味化”,从而成为美味。
    答案:C(A项“‘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B项对“鲜”的认识自古就有,“人们对‘鲜’的认识m现在近代”属于曲解文意;D项“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从而成为美味”属于臆断)
    21、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崇尚自然,讲究本味。
    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能力。
    C.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
    D.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都必然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答案:D(A项五味与美食追求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B项“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能力”主观臆断;C项“使众口不再难调”推断绝对化)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怀念吕凤子先生
  • 下一篇:吉祥瑞兽
  • 【推荐文章】

  • 陋室铭

    【原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 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

    【原文】 水调歌头 和董弥大中秋【1】 朱敦儒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金风玉露相间...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

  • 观魏博何相公猎

    【原文】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

  • 清平乐

    【原文】 清平乐 张炎 【序】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

  • 春夜别友人

    【原文】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

  • 【最新文章】

  • L型菌
  • 24.参考下面的示例,为你喜欢的一本名著写一
  •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
  • 陋室铭
  • 家山
  • 自1905年张謇筹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
  • 《越州鉴湖图》序
  •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认为;远古时候,伏羲
  • 人类目前已经给地面交通、海洋航运和空中飞行
  • 任光禄竹溪记
  •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 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
  • 松阳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