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米芾《望海楼》的颔联。

发布时间:2021年7月15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029  浏览:

【问题】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米芾《望海楼》的颔联。
    望海楼①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纱飞楼百尺连。
    三峽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②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后文的“铁瓮”即指镇江城。②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③沧州: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

【参考答案】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而描绘的图景。(1分)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入耳际,这是实,“三峡”二字,让江声带着三峡的凶险奔涌而来,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这是虚。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这是实,“六朝”二字使帆影承载着历史的盛衰,又引动了作者举樽饮酒的豪情,这是虚。(3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景与情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在空间、时间上大大扩展,引人驰骋想象,韵味无穷。(2分)
    【解析】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入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仿照下面完整的三段论示例,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还原成三段论
  • 下一篇:杜甫《登高》中,【 】,【 】两句通过落木、长江传达出作者韶光
  • 【推荐文章】

  • 杨巨源《城东早春》中,“春”的什么特点使得

    【问题】 杨巨源《城东早春》中, 春 的什么特点使得诗人喜爱不已?(2分)作者是怎...

  • 陆游《卜算子·咏梅》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

    【问题】 陆游《卜算子 咏梅》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 14.古人很重视“义”,孟子认为为“取义”可

    【问题】 14.古人很重视 义 ,孟子认为为 取义 可 舍生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

  • 请给《边城》的作者写一段话,表达你读完该作

    【问题】 ①请给《边城》的作者写一段话,表达你读完该作品后的感受。 【参考答案】 ...

  • 用一句话表现节日的特点:清明节 植树节 中秋

    【问题】 23.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三个,各用...

  • 请你谈谈沙僧(沙悟净)的性格特点。

    【问题】 请你谈谈沙僧(沙悟净)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示例:①任劳任怨,埋头...

  • 【最新文章】

  •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米芾《望海楼》的颔联
  • 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
  • 杨巨源《城东早春》中,“春”的什么特点使得
  • 把新闻的导语补充完整:在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
  •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中,词人的情感发生
  • 下图反映了我国15年来农村人口城镇化变化情况
  • 补写句子: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
  • 施蛰存《渡头闲想》结尾引用了德国诗人乌兰的
  • ××中学《今朝》校报的新年刊首语《展望2012
  • 综观全文,评析刘基《德量》的思想内容。(3
  • 《墨翁传》中,概括墨翁为人的主要特点。(3
  • 《墨翁传》中,简析墨翁“其门落然”的原因。
  • 鉴赏刘桢《赠从弟》中“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
  • 修改句子:我是XX中学高三学生李强,拟参加贵
  • 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