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以下两

发布时间:2021年9月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1492  浏览:

【问题】
    “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以下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听晓角
    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

【参考答案】
    (10分)评分要点:①有观点,2分;②阐发与分析,6分(能联系两首诗中的一首,2分;能联系文本之外的诗句,2分;分析阐发具体深入,2分);③语言通顺,2分。
    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约定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团圆和思念(愁思、怅恨)。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月引发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
    ②故园。明月暗示着亲人团聚的希望与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与家乡联系起来,成为故园的象征。
    ③永恒。明月,跨越时空,阅尽沧桑兴亡,见证历史。月意象渗透着哲理的意味。
    ④月是美的象征。
    ⑤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学生答案示例(一类):
    “月”在边塞诗中体现出苍凉、孤寂的感情。高诗中的月光洒满戍楼,撒下淡淡的哀伤与寂寥同,触动了将士内心中的思念之情。月与将士的羌笛相伴,抒写了令人触目伤怀的凄凉之曲。此时的月,便是寂寞、思念与无限哀伤情愫的化身。李白《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则尽展一轮皎洁的圆月从天山上挂起的豪迈气势。此时的月照亮了将士内心的豪情万丈,点燃了坚定的信念。在雄壮宏大的天山上,月少了分哀怨,多了份鼓舞与壮丽。不同的诗人丰富了“月”的涵义,他们用“月”的苍凉孤寂,皎洁明亮,照亮了人们在夜空下的心灵。
    “月”字是古诗中传统的意象,它包含了思念的寓意。《塞上听吹笛》中“月明羌笛戍楼间”中一个“月”字便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那小楼间听到笛声,思念家乡之感油然而生;《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一个“月”字便让人愁绪满怀,仿佛徘徊在那床边望着皓月,思念亲人之感跃然纸上。“月”字不仅代表了夜晚,也蕴含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意象。每当读到“月”,总令人不禁想起家人团圆的景象,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温情在月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感人肺腑。“月”是团圆,“月”是思念,“月”更是一捧温情。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高适《塞上听吹笛》和李益《听晓角》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
  • 下一篇: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
  • 【推荐文章】

  • 陆游《诉衷情》中“尘暗旧貂裘”的“暗”有什

    【问题】 陆游《诉衷情》中 尘暗旧貂裘 的 暗 有什么表达效果?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

  • 24.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

    【问题】 24.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画线处。要求所举例子...

  • 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

    【问题】 22.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表现的事,(不超过80字)...

  • 过年是中国人不肯放弃的传统,可是,当下“年

    【问题】 过年是中国人不肯放弃的传统,可是,当下 年味 却越来越淡。请结合以上三则...

  • 你认为贾宝玉喜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

    【问题】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0题。(5分) 20.《红楼梦》第...

  • 刘禹锡《秋词(之二)》面对秋天的景物,诗人

    【问题】 刘禹锡《秋词(之二)》面对秋天的景物,诗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请作简要的分...

  • 【最新文章】

  • 诸子百家时期,各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劝
  • 分析铭和史的不同之处。(3分)
  • 曾巩写《寄欧阳舍人书》的缘由是【 】。(2分
  • 好的铭文的标准是【 】;写出这样的铭文要求
  • 《大道之行也》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
  • 根据《大道之行也》《兼爱中》,你对“大同”
  • “祥云图案”是如何体现“物我同一”这一审美
  • 张鼐《题尔遐园居序》中,评价本文所提倡的“
  • 清人朱筠有云:末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
  • 《明史·童仲揆传》中,请概括出童仲揆的形象
  •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虽为书信,实际上是一
  • 结合晏殊《踏莎行》全词,分析画线句在结构上
  • 《史记·赵世家》中,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公孙
  • 陈富强《载将烟雨过西湖》中,简析本文“形散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