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有高世之士,日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
作者:未知 文章ID:51665 浏览:
【原文】
鄞有高世之士,日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揩,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兄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帮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案。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问题】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之象 象:这里指特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之【贤】之
B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花,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 )
①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②以故世之世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望行交者
③当天气始萧,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③⑤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反省自己。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6.C
7.B
8.B
9.A
10.(10分)要点:从文中举例恰当(1分),概括说明骆先生的处世之道(2分);谈看法观点鲜明(可正可反或正反结合)(2分),分析言之成理(可举例分析,也可说理分析;以例代析、说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3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