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清代学者王琦说:“杨升庵曰: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发布时间:2021年9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1908  浏览:

【问题】
    清代学者王琦说:“杨升庵曰: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云:‘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妙处。(5分)
    附: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李白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意思是天山雪深三丈,难道是远行的时候吗。“岂是”一词使用反问语气,借女子对丈夫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情况下仍要戍守边塞的不解,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是说在水乡秋夜风月的美好时光,本非远别的时候。“殊非”一词使用否定口气,加深了诗人不愿离别的感情程度。
    (言之有理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简析李白《独不见》“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
  • 下一篇:综合分析高骈《风筝》及下面的相关资料,简要介绍风筝出现的时间
  • 【推荐文章】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中的“

    【问题】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尾联中的 长精神 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 (1)《水浒传》中“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情节

    【问题】 (1)《水浒传》中 吴用智取生辰纲 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请结合具体...

  • (2)请你简述《昆虫记》中切叶蜂筑巢的步骤

    【问题】 (2)请你简述《昆虫记》中切叶蜂筑巢的步骤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

  • 12.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

    【问题】 12.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政治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2.具有与民同乐...

  • 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

    【问题】 (3)古代诗人常用 沧海 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

  •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问题】 18、读了《送东阳马生序》,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答...

  • 【最新文章】

  • 下面是描绘一个过程的漫画,请你仔细阅读并展
  • 杜甫《春望》情景交融,感情深沉。首联“国破
  • 郦道元《三峡》末尾引用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
  • 《三峡》《徐霞客游记》两文都写“山水之景”
  • 《清史稿·顾炎武传》中表现顾炎武有“复明”
  • 《清史稿·顾炎武传》中所写的顾炎武是一个【
  • “倦则乎一编而卧,皆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
  • 王守仁《月夜二首》中“肯信”“须怜”这两个
  • 从王守仁《月夜二首》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
  • “处处中秋此月明”,一轮明月引发了明代大儒
  • 我国能源变革的措施有哪些?请分条概括。(5
  • 简要概括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具有怎样的
  • 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最后写到“松月夜窗虚
  • 《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
  •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