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书院二小松 小松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154  浏览:

【原文】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
    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二句,扣紧题目“二小松”着笔,以“出凡尘”极言小松的神韵,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
    B.“自小刺头深草里”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C.“而今渐觉出蓬蒿”的“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两个“凌云”,均指小松。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有意义。
    2.“松”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表达出诗人高洁品质的两项是(4分)
    A.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魏晋·刘桢《赠从第》)
    B.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汉乐府《十五从军行》)
    C.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梁·范云《咏寒松》)
    D.结根生上苑,擢秀迩华池。岁寒无改色,年长有倒枝。露自金盘洒,风从玉树吹。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隋·李德林《咏松树》)
    E.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冬歌》)
    3.请简要赏析李诗的尾联“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5分)

【参考答案】
    1.(3分)D
    2.(4分)BE
    3.(5分)“从此静窗闻细韵”,是写庭院里的两株小松,在微风中细韵轻送。“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语言质朴清新,句连意圆,与前面内容结合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夜宿七盘岭 送友人入蜀
  • 下一篇: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
  • 【推荐文章】

  • 钱塘湖春行

    【原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

  • 忆江南

    【原文】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原文】 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

  •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原文】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

  • 江雪 雪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 罗隐 ...

  • 月照母亲回家路

    【原文】 月照母亲回家路 ①1977年,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作为知青,我已在一个靠山...

  • 【最新文章】

  • 钱塘湖春行
  • (6)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引用了一个
  • 怀疑与学问
  • 白鹤梁
  • 忆江南
  • 卖油翁
  • 帝①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
  • ③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
  • 7、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初
  • 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表现
  •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 ①凡喜庆时节,中国民间就有张灯结彩的习俗。
  • 寄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