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家乡水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5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卫建民  文章ID:52242  浏览:

【原文】
    家乡水
    卫建民
    ①东西方创世纪的神话,都以水的出现为人类文明的开端。中国哲学“天一生水”的表达,西方文化“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的描述,都是从柔弱的水获得天启。
    ②不过,要追问一汪清泉从什么时候开始涌流,一条长河从哪个世纪开始奔流?任何历史地理著作都难以找到上限。远古的记载,都是美丽的神话。
    ③我的家乡山西洪洞广胜寺的霍泉,从三国时的《水经》就有记载,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更有详细的记载:“汾水又南,霍水入焉,水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经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这是把霍泉作为汾河支流的记载,是科学著述,也是经典美文,证明在千年以前霍泉已成深潭形状,与民间俗称“海场”相近。老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外景地就采自这里,外地观众不知道,影片里的大山,是霍山;奔流的小河水,源自霍泉。电影插曲唱道:“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词作者的灵感,来自清澈长流的霍泉水。
    ④历史上,霍泉水是农业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水的流量能浇灌二三十万亩土地。晚清民国时,为解决洪洞、赵城两县在用水上的争端,合理分配泉水,地方政府在水源地建分水亭,从源头治理,解决了水资源的分配问题,避免了两县农民因争水而时常发生的械斗。分水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实际功能是均水。前人的智慧和审美眼光总是能把功用和审美融为一体,如燕园未名湖畔的水塔。霍泉之西的分水亭,有一条木制廊桥穿过,成为观赏山景塔影、泉水奔流的驻足点,又是移步换景的空间处理,水与亭构成一个园林小品。分水亭边,还有砖结构的三角形门洞,其中一道门上镌刻的联语是“分三分七分隔数柱,水滑水秀水成银涛”,横额是“梅花逊雪”。【这是分与合的哲学思考,是对水德水姿的诗情赞美。】
    ⑤如果是夏天,你从30里地外的洪洞县城来到这里,立即会感到凉飕飕的逼人之气:澄碧的一池泉水,从山底几株老柏树根下怒放的泉眼,巍峨的霍山,高指蓝天的飞虹宝塔,满山的森森古柏,分水亭四周的绿荫,湿润宜人,真是清凉世界,人间仙境。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这里举行传统庙会,毗邻数县的人都来赶会,是朝山礼佛,更是民间贸易、文化盛会。幼年时,我坐着牛车来赶会,凌晨来到这里,睡梦中睁开眼,看见一池碧绿,如看见蓝色夜空的一颗亮星星,堪称人生的“洗礼”。
    ⑥几十年间,我在外奔波,足迹几遍全国。每到一个城市或乡村,当地的河流湖泊、盛地名泉,总是影响我的观感和心情。在一些繁华热闹的城市,高楼林立,穿过城市的河流却经年浑浊,使人扫兴。那一年,我去陕西安康开会,看到清澈的汉江水,多年难忘。我知道,由于过度开采、人口膨胀,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泉水河流已经枯竭断流。北京玉泉山,我去勘查过,早已是徒具其名,滴水全无。湖南韶山,毛主席住过的滴水洞,倒还有一线泉水;游人掬水而饮,表达对领袖的感情。泉城济南,趵突泉水的升降,已成人们关注的新闻。水资源严重短缺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点应成为国人的共识。有一个宣传节水的公益广告说: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话虽说得极端,却是水危机的口号,如同棒喝,叫人一惊。
    ⑦尽管家乡已面目全非,霍泉却依旧。我心里总是惦记霍泉,像惦记一位高寿的亲人。每次回家乡,时间充裕的话,我总要去亲近霍泉,尝一口千年不断流的家乡水,然后掬水擦把脸,洗净俗世的尘垢,浇灌干枯的怀抱——人和水,竟是如此亲密!
    ⑧东西方的哲人都以“逝水”解释物质的运动。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面对长流不息的泉水河流,我们不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而且关注人类的命运。水,生命的基本元素,蕴含朴素的真理。
    (选自2015年06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问题】
    1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对霍泉水的记载,来自远古的美丽神话,而后来的《水经》和《水经注》又作了详细的记载。
    B.分水亭的建造,不仅避免了两县农民因争水而发生的械斗,还使泉水发挥了更大的功用。
    C.霍泉和趵突泉的水资源丰富,不会像其他名泉那样枯竭断流,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
    D.作者总是惦记着霍泉,既有对泉水枯竭的担忧,又有对泉水养育生命和启迪精神的感恩。
    18.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为明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既是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又是山水散文的汇集。
    B.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优美动听,其中押韵是原因之一,所引歌词的韵脚为“光、香、梁、望、旁”。
    C.“天一生水”一语源自《易经》。《易经》为“五经”之一,是华夏哲思与才情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D.横额也叫横批,指挂贴在对联上方的横幅。“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对对联的旨意起补充、概括或提升作用。
    19.文章第④段最后一句说“这是分与合的哲学思考,是对水德水姿的诗情赞美”。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0.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家乡的霍泉水?试简要概括。(6分)
    21.文章最后一段没有直接写“家乡水”,可否删去?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7.D(3分)(A前半句无中生有,后半句《水经》没有详细记载。B说泉水发挥更大作用,无中生有。C趵突泉的水资源并不丰富,泉水的升降才成关注的新闻)
    18.A(3分)(郦道元为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
    19.(5分)【评分标准:明确解释“这”,1分;解释出“哲学思考”,2分,解释出“诗情赞美”,2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这里的“这”指“分三分七分隔数柱/水滑水秀水成银涛”和“梅花逊雪”。
    这里的哲学思考是:分水亭解决了因争水而产生的矛盾,使两县农民相互谦让和谐共处,“分”是为了“合”,“分”与“合”是辩证统一的。这里赞美的是:水在姿态上的柔弱、柔软、柔和,在品德上的谦逊礼让。
    20.(6分)【评分标准:答出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符合即可】
    (1)霍泉,有史料记载,历史悠久;(2)霍泉水是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对当地人的生活起着巨大作用;(3)霍泉周边环境优美,湿润宜人;(4)霍泉水资源丰富,千年不断流。
    21.(6分)【评分标准:表明个点态度1分,结合具体文意作简析4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1)可以删去。文章题目为“家乡水”,主体内容紧紧围绕霍泉展开,既表达了对家乡水的热爱之情,又从水德水姿中领悟到朴素的真理,引发出哲学思考。删去这一段,不会太影响内容的完整,主题的表现。
    (2)不可删去。①收尾呼应。文章从东西方神话起笔,以东西方哲人对水的阐释作结,收尾呼应,结构完整。②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文章不仅表达对家乡水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更从人类命运、人类文明的角度阐释水对人类生命的作用,对人类精神的滋养与启迪,对人类文明的巨大作用。最后一段在上文描述的基础上点明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不可删去。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
  • 下一篇:一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