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24.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画线处。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274  浏览:

【问题】
    24.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画线处。要求所举例子引文正确、紧扣虚实关系,并有适当的分析,字数在100字内。(5分)
    人们在分析艺术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浓情厚意,是抒情。所写之景是实,所抒之情为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苏轼《江城子》中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而实则是梦醒之后的悲伤。这样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若。
    还比如【    】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
    (1)白居易《琵琶行》三次写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依次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境、琵琶声的美妙动人和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2)李煜国亡家破,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形象地表达出来。
    (3)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与恋人分别是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4)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虚写。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但虚中有实,深切的表达作者眼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虚写出了神仙世界的祥和与美好,实写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6)苏轼《念叹桥·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评分标准:作者、作品名称正确1分,引文准确恰当1分,虚实分析各1分,语言表达1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针对下面一则消息的内容做点评,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畅、不超过
  • 下一篇:清代纪晓岚评价苏轼《雨晴》七八句蕴含“羁”、“孤”两层意思
  • 【推荐文章】

  • 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

    【问题】 22.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表现的事,(不超过80字)...

  • 过年是中国人不肯放弃的传统,可是,当下“年

    【问题】 过年是中国人不肯放弃的传统,可是,当下 年味 却越来越淡。请结合以上三则...

  • 你认为贾宝玉喜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

    【问题】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0题。(5分) 20.《红楼梦》第...

  • 刘禹锡《秋词(之二)》面对秋天的景物,诗人

    【问题】 刘禹锡《秋词(之二)》面对秋天的景物,诗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请作简要的分...

  • 杨巨源《城东早春》中,“春”的什么特点使得

    【问题】 杨巨源《城东早春》中, 春 的什么特点使得诗人喜爱不已?(2分)作者是怎...

  • 陆游《卜算子·咏梅》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

    【问题】 陆游《卜算子 咏梅》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 【最新文章】

  • 针对下面一则消息的内容做点评,要求观点明确
  • 简要概括滕子京编辑《岳阳楼诗集》的原因。(
  • 有人评价杜甫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
  • 古人爱马,在其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很多名马。
  • 韩愈的师生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老师
  • 补写句子:栀子是常绿灌木,原产中国。【 】
  • 修改句子:“驴友”失联,一是不可抗力因素,
  • 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看法。
  •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
  •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称苏舜钦《淮中
  • 李梦阳《秋望》第三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结
  • 李梦阳《秋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 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秋的名句,如王勃《滕王阁
  • 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张孝祥《西江月·题溧
  • 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