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黄河在咆哮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6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周明  文章ID:52287  浏览:

【原文】
    黄河在咆哮
    周明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甲)【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红色经典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词。1997年的那个冬天,我站在壶口瀑布的山坡上,一边吟诵着《黄河大合唱》,一边眺望着蜿蜒东去的黄河。
    【啊,雪落黄河,黄河竟成一片冰天雪地;河床不见了,水流无声了,那平日奔腾咆哮的瀑布也无声无影了。冰雪覆盖了大河上下,黄河突然变为茫茫无际的银色世界。】听说,因为在腊月黄河突然涨了一次大水,接着又下了场大雪,多年不遇的黄河冰冻就形成了,这是难得遇到的奇观呢。
    为了探听黄河水流,我俯身趴在河床的冰雪上,倾听那冰下潺潺的流水声,感受到母亲河的温暖与强大生命力。忽然间,我仿佛听到远方传来激越的《黄河大合唱》,仿佛看见了词作者、诗人光未然的身影。他笔下的“黄河”意象,让我们感到奔腾咆哮的黄河好像就在眼前,在耳边呼啸。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春节后我返回北京。带着对黄河的眷恋之情,去看望时已84岁高龄的光未然先生。我向他谈起这次壶口之行,以及看到的黄河冰雪奇景,还带了几张黄河雪景的照片给他看。老人家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不断地询问,哪里是河床,哪里是壶口瀑布,哪里是当年船夫的渡口……
    他深情地回忆说,1938年冬天,由他率领的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晋西南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壶口是黄河有名的险峡之一,汹涌奔腾的怒涛狂澜,常常使渡客望而却步。然而他们抗敌演剧队的热血青年们,个个英姿勃勃,勇闯险滩,在经验丰富、有胆有识的船夫的嘹亮号子声中,渡过了惊心动魄的黄河。这次渡河给他和演剧队战友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激发了他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作的念头。
    恰巧第二年元月,演剧队第三队奉命开赴革命圣地延安。不料在行军途中,他不慎坠马,左臂关节粉碎性骨折,到达延安后便被送进二十里铺的和平医院。治疗病伤,成了他酝酿诗作的时机。当时由于治疗,自己不能执笔,便躺在炕上口授,由战友笔录。(乙)“【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酝酿已久的诗词犹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400多行《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仅5天,就在病床边完稿。
    于是,1939年4月,一部震撼人心的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说到此,老人家笑笑说: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呢!“《黄河大合唱》完稿后,我先是在延安窑洞里一个小型晚会上,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朗诵:‘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当我刚刚朗诵完最后一句时,冼星海便上前一把抢过诗稿,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我有把握谱成好曲子!’”
    果然,冼星海在桥儿沟鲁艺窑洞里的油灯下夜以继日地冥思苦想,一个星期后《黄河大合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回响在延水河畔宝塔山下。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第一次演出,是1939年4月13日的晚上,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光未然亲自登台朗诵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只见他披着半身多长的黑斗篷,正好盖住了他受伤的左臂,他激情地挥舞着右臂,向黄河倾诉民众的灾难。当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20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的音效由脸盆敲击、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合成的……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他们的感情是那么投入,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舞台上,忘记了台下还有观众,直到全部唱完,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他们才猛醒过来。观看这场演出的毛泽东主席在演出结束后,高兴地鼓掌,连声说:“好!好!”
    晚年的光未然依然对黄河久久感念。
    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不辞辛苦,从青海黄河源头走到山东的黄河入海处,一路观察,体验生活,一路执笔速写,辛勤创作,用了几年工夫,精心创作了黄河系列组画。他很希望光未然能为之题词。我便将他的创作情况向光未然先生作了汇报,因为黄河,老人家他很痛快地应允了。几天后,我去他家里,真叫人高兴,字不但写了,而且意味深长:
    黄河远上接天宇,诗里黄河画里多。
    不久后,我的画家朋友到了北京,我们相约去看望老人家。老人见到我的朋友后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你是画黄河,我是写黄河,咱们都是在歌颂黄河啊!”
    老人家曾几次告诉我,自从1939年在延安写出《黄河大合唱》后,他再也没有去过黄河,去过壶口,到过延安。他要我找机会陪他去。我也不止一次给西安的朋友说过了,大家都表示十分欢迎,而且我们还暗地里谋划,等到了激发他当年写出《黄河大合唱》的源头——壶口后,就请他提笔写几段《黄河大合唱》的诗句,镌刻在壶口渡口的山石上,作为永久纪念。然而,这一切却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2002年初春,老人家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
    光未然走了,《黄河大合唱》却一直在华夏的天空激扬回荡。(丙)“【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我相信,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将像千古黄河一样永远地流传下去!

【问题】
    1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与第二段画曲线的部分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3分)
    17.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与文章中的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B.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C.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D.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题目“黄河在咆哮”一语双关,既指黄河的奔腾轰鸣,也指抗日军民的愤怒吼声。
    B.文章写光未然东渡黄河赴抗日根据地开展宣传活动的往事,表现了他对黄河的依恋之情。
    C.《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第一次演出的场面,反映出这部作品具有震撼人心、鼓舞人心的力量。
    D.作者通过对《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的叙述,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由衷的赞美之情。
    19.一部《黄河大合唱》贯穿全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画横线的歌词(朗诵词)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6.(3分)千里冰封    惟余茫茫    顿失滔滔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17.(3分)C
    18.(3分)B
    19.(6分)
    甲:引发读者对黄河船夫与险恶的黄河英勇搏斗情景的想象,激发读者对黄河船夫战胜艰险的大无畏精神的体悟。
    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光未然如奔腾咆哮的黄河般澎湃的创作激情以及他对黄河所象征的中华儿女顽强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
    丙:以气贯长虹的《黄河大合唱》将作者情感推向高潮,讴歌了《黄河大合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不朽。(2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木棉花歌
  • 下一篇:毫无疑问,《山河故人》不是一部晦涩的艺术片,而是一部大多数人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