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362  浏览:

【问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

【参考答案】
    18.(5分)
    评分要点: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
    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
    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联系生活实际,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6分)
  • 下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
  • 【推荐文章】

  • 11.试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说》

    【问题】 11.试简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说》两文论证内容的异同点。(2) ...

  • 25.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3个

    【问题】 25.从除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3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 以“夏天”、“秋天”为情境,仿写句子:微笑

    【问题】 28、仿照例句,以 夏天 、 秋天 为情境,写两段与例句的句式和意蕴都相同的...

  • 以“青年”为主语,仿照下面的语句形式写一段

    【问题】 以 青年 为主语,仿照下面的语句形式写一段话。 例句:人,仅有明亮的双眸...

  • 李白《渡荆门送别》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

    【问题】 李白《渡荆门送别》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图 和 天边云霞图 两幅画面,请任选...

  • 请描绘“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所展现的

    【问题】 请描绘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示例:描绘...

  • 【最新文章】

  • 对出下联:长城贯古今筑就文明历史五千岁,【
  • 修改句子:(人民网4月19日电)北京时间4月18
  • 下面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 在2011年4月18日公开发表的讲话中,温家宝总
  • 补写句子:人生里,我一直遵循自己想着的路走
  • 【唐】韩偓《草书屏风》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
  • 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
  •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以景结语,赏析最后
  • 简析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特色。(3分
  • 苏轼《范增论》中,分析迫使范增离开的原因。
  • 23.下面是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介绍,请概括这
  • 从体裁上说,王维《渭川田家》是一首【 】诗
  • 王维《渭川田家》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
  • 李商隐《夜雨寄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
  • 李商隐《夜雨寄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