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473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坐北面南,仿自浙江宁波天一阁。天一阁是清代江南地区最负盛名的私人藏书楼,其命名、构造以及藏书方法都【甲】(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文华殿后的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文渊阁仿效天一阁之【乙】(规制、规模),在外观上也分上下二层,面阔六间,各通为一,沿袭了天一阁“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在建筑构造方面,则为水磨丝缝砖墙,深绿廊柱,菱花窗门;宫殿建筑之歇山式屋顶,上覆黑色琉璃瓦——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以绿琉璃瓦镶檐头,屋脊饰以绿、紫、白三色琉璃,浮雕波涛游龙。值得一提的是,阁中所有油漆彩画均以冷色为主,营造出皇家藏书楼典雅静谧肃穆的气氛,与整个紫禁城宫殿黄色琉璃、朱红门墙的暖色格调和喜庆氛围截然不同。阁前,开凿方池,池上横跨石桥,池中引入金水河水;阁后,叠石为山,四周列植松柏;阁东侧为御碑亭,亭内石碑以满、汉文镌刻乾隆皇帝御笔撰写的《文渊阁记》。
    文渊阁建筑虽然参照了天一阁,但是根据传统的官式做法和皇家建筑的特殊身份做了创造性的发挥。除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在规模和形式上的区别之外,文渊阁与天一阁最主要的差异还在于内部构造的改进。天一阁上下两层,文渊阁则采取“明二暗三”的建造方式,也就是说,从外观看是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层楼板之下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一个夹层,全阁形成上、中、下三层。这种建造方式,俗称“偷工造”,既美观大方,又节省工料,还特别实用,便于贮书。【文渊阁整体建筑充分反映了清代宫廷建筑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接管文渊阁藏书。1933年春,日寇侵略热河,北平【丙】(危急、危机)。故宫博物院决定,将珍藏的历代文物精品装箱南迁,运至上海、南京。抗日战争全面【丁】(暴发、爆发),这批皇宫文物辗转数千里,运抵蜀中等地。抗战胜利之后,再次运抵南京。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撤退时,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日,文渊阁依旧耸立在故宫东华门内,乾隆年间的楠木书架犹在阁中。值得欣慰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依旧珍藏有:《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卷,清总纂官、大学士纪昀手书小楷进呈本,各卷首末均钤“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各卷之末,下署“臣纪昀恭书”,钤“纪”“昀”朱文连珠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五十九年殿本;御制四库文渊阁诗墨,套墨五锭;青玉乾隆御笔《文渊阁记》玉板十页;“文渊阁宝”,青玉交龙钮方形玺。
    书楼依旧在,《全书》何时还?
    材料二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修成以后,为了保管和利用,乾隆皇帝先后下令抄成一式七部,每部均为36000余册、6100余函,分别收藏于专门建造的七座藏书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四库七阁,即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江苏镇江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浙江杭州的文澜阁。在动荡不安的中国近代,七阁《四库全书》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史命运,其中尤以文澜阁《四库全书》聚散离合的经历最富传奇色彩。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三阁《四库全书》抄成送藏之后,江浙两省的地方官员遵照乾隆帝的旨意,选择专人掌管各阁书籍,并允许当地士子进阁借阅抄写。由于《四库全书》中收有不少当时社会上已经失传的珍本、善本,因此前往阁中看书、抄书的士人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但好景不长,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文宗、文汇两阁《四库全书》被毁,文澜阁《四库全书》也遭遇厄运。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军队第二次攻打杭州,文澜阁在战乱中倒塌,阁中珍藏的《四库全书》大量散佚。当地著名的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在杭州城西的留下镇躲避战乱,发现市集上一些卖食物者所用的包装纸居然是《四库全书》的书页。他们大为吃惊,立刻开始捡拾搜寻,当即收集到数十册。又立即招募年轻力壮者数人,冒险前往杭州,到文澜阁废墟上翻捡搜寻,并把找到的书册连夜运回留下,丁氏兄弟还委托书商协助收购。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总计从战乱中抢救出8000余册文澜阁的散佚图书,约占《四库全书》原有数量的四分之一。
    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拨款重建文澜阁,文澜阁《四库全书》回归原址。丁氏兄弟又着手补抄工作,从光绪八年到光绪十四年,历时七年,大体恢复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规模。1911年,浙江公立图书馆建成,文澜阁《四库全书》移至该馆保存。其后又经过几次补抄以及整理,江浙三阁仅存的这部《四库全书》终于得以恢复原貌。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浙江图书馆立刻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转移作了安排。从杭州出发,时而水路,时而陆路,先到浙南,继往贵州,1944年又转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历经辗转搬迁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终于在1946年完好无缺地回到了它的故乡杭州,由浙江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材料三
    《四库全书》成书后,曾做过两次全面复查,都是从文津阁本开始的。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清高宗在承德避暑山庄消闲时翻检此书,发现讹误,于是下令全面复查。五十六年(1791年)七月,高宗在避暑山庄又发现已经复查的文津阁本中扬雄《法言》卷一首篇竟有空白二行,大为生气,又再次下令全面复查。而这两次复查都是由总纂官纪昀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进行的。
    除北方四阁本外,乾隆又下令再抄写三份全书,分别庋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应当说,这七部书保存最稳妥的还是文津阁本。藏于圆明园的文源阁本因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毁圆明园而全部毁灭。太平天国战事起,扬州文汇阁本、镇江文宗阁本全部焚烧,杭州文澜阁本也烧、散大半。其他如文溯阁本、文渊阁本则有几次搬迁,唯独文津阁本自1914年迁至北京,后藏于京师图书馆,80年代移至北京图书馆新馆,长时期未经移动。因此,其他三阁本曾分别据文津阁本加以抄补。可见,文津阁本在历史上起了相当大的文献补辑作用。
    也正因如此,20世纪前期,文津阁本就受到学者的重视。1920年,前辈知名学者陈垣就曾亲自对文津阁本进行清查,统计全部收书3462种,列有103架,6144函,36277册,2291100页。陈垣先生还细阅文津阁本所收书的提要,发现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因此与几位学者共同撰写《影印四库全书提要缘起》一文,建议将文津阁本的提要汇集影印出来。这可以说是提议影印文津阁本的首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

【问题】
    1.材料一甲乙丙丁处词语选用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别具一格    规制    危急    暴发
    B.独具匠心    规模    危机    爆发
    C.独具匠心    规制    危急爆发
    D.别具一格    规模    危机    暴发
    2.下列有关中国印章的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印章是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的艺术,它将汉字书法之美、章法表现之美、刀法展现之美和
    金石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B.印章分为官印、私印两种。官印主要用于发布公文公告,私印主要用于私人凭证或赏玩。
    “乾隆御览之宝”属于官印,“臣纪昀恭书”属于私印。
    C.春秋战国至秦以前,印章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以下
    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为“印”。
    D.印章分朱文和白文。朱文就是镌刻时将字之外的部分刻掉,印章为白底红字;白文就是
    镌刻时将字刻掉,印章为红底白字。
    3.材料一结尾处说“书楼依旧在,《全书》何时还?”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之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请简要概括文渊阁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4分)
    5.材料二中说“文澜阁《四库全书》聚散离合的经历最富传奇色彩”,请依次概括其传奇经历。(5分)
    6.以上三个材料中的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谧(nì):安静,宁静
    B.镌(jùn)刻:雕刻
    C.散佚(zhì):流失不传散失
    D.讹(é)误:错误
    7.依据以上三个材料,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乾隆下旨专门建造七座藏书阁收藏内容各异的七部《四库全书》。
    B.七部收藏在不同地方的《四库全书》均因战火而全部或部分被毁,后人经过相互参照补抄,才留下完整的《四库全书》。
    C.七部《四库全书》中只有文津阁本经过全面修正,和其它六个相比保存最完好,对其它阁本的文献补辑作用也最大。
    D.陈垣先生发现文津阁本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不少差异,决定将文津阁本提要汇集影印出来,开创了我国影印古籍的先河。

【参考答案】
    1.(3分)答案:C
    2.(3分)答案:B
    3.(3分)答案:C
    4.(4分)【答案】(答出其中四点给满分)
    ①讲求规制,寓意深刻
    ②建筑工艺考究
    ③以冷色调为主,气氛肃穆
    ④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
    ⑤设计独特,明二暗三,美观、大方、实用
    5.(5分)
    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库全书》送藏文澜阁。
    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文澜阁《四库全书》被毁,藏书大量流失。
    ③丁氏兄弟多方搜寻、抢救散佚图书8000余册。
    ④光绪七年(1881年),文澜阁重建,丁氏兄弟历时7年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恢复藏书规模。
    ⑤1911年,文澜阁图书移送浙江公立图书馆保存,几经补抄整理,文澜阁《四库全书》恢复原貌。
    ⑥1937年,日寇侵华,文澜阁《四库全书》历经辗转至重庆。
    ⑦1946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完好无损地回到浙江省图书馆,珍藏至今。
    本题共7个点,答够七点给满分,少一点扣1分,扣完为止。纪年可用公元纪年。
    6.(3分)答案:D
    7.(3分)答案:C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周庄遇痴
  • 下一篇: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