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意思是王亮在仕途上的进退失当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550  浏览:

【问题】
    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意思是王亮在仕途上的进退失当,在于他失去了所应凭借的“仁”的标准。你是否同意姚察的观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示例之一:同意。王亮在仕途中的进退不符合“仁”的标准。(1分)在乱世中,他应该尽到大臣的职责。他应该像古代的贤士一样,远离那些暴虐的人;他应该像古代的那些贤德之人一样,想尽办法劝谏残暴之人,哪怕被暴虐者降为奴隶;他应该像那些正直的贤人一样,直言进谏,阻止暴虐的君主。但王亮却曲意攀附东昏侯,以求自保,失去了大臣应有的气节。(4分)
    示例之二:不同意。王亮在仕途中的进退,体现了他对“仁”独特的价值追求。(1分)他做晋陵太守时,为官清正公平,被人称为美政,这应是符合“仁”的标准的。当义师进城时,他既没有亲自迎接又没有派人表达诚心,更表现了王亮士大夫的气节,这也符合“仁”的含义。同样,王亮不曲意逢迎皇帝的大宴宾客,被削职为民后怕连累他人而屏居的生活,这都表现出王亮的进退符合“仁”的标准。(4分)
    【评分标准】观点1分,结合选文内容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红楼梦》中“贤孝才德”的【 】(姓
  • 下一篇:王昌龄《九江口作》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
  • 【推荐文章】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苏轼《李思训画长

    【问题】 请从 虚实 关系的角度赏析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

  • 请结合朱熹《水口行舟》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

    【问题】 请结合朱熹《水口行舟》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

  • 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段结束

    【问题】 22.毛泽东的诗词理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有些诗句至今脍...

  • 简要概述“飞夺泸定桥”这场战役的结果。

    【问题】 简要概述 飞夺泸定桥 这场战役的结果。 【参考答案】 红军占领泸定桥,让全...

  • 《礁石》和《我爱这土地》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问题】 《礁石》和《我爱这土地》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土地 象征【 】, 礁石 象征...

  • 陆游《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

    【问题】 陆游《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 【最新文章】

  • 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材料谈谈
  • 《登高》中表现杜甫因病断酒,惹恨添悲的诗句
  • 结合苏轼《西江月》写作背景,谈谈对酒贱常愁
  • 分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和李白《送友人入蜀
  • 中国古代诗文,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很耐人
  •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
  • 简要说明“舍生取义”在苏武和屈原身上分别是
  • 22.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笼子”为中
  • 23.下面一段文字因陈述对象不统一而使上下文
  • 补全对联:春光无限,且放千里目;大厦有阶,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的最突
  • 赏析苏辙《游西湖》颔联的艺术效果。
  • 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苏轼《李思训画长
  • 修改句子: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