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甲辰八月辞故里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作者:张煌言  文章ID:52901  浏览:

【原文】
    甲辰八月辞故里①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②!
    注释:①此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不幸被捕,由故里转解杭州时所作。②鸱夷,皮革制的囊。传说伍子胥死后,吴王把他的尸体装在鸱夷里,浮于江中。伍子胥魂怒,驱水为钱塘江的江潮,常乘素车白马,立于潮头。

【问题】
    15.下列对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设问起笔,既表明了诗人辞别故里后的去向,又暗示了诗人生死抉择的意向。
    B.颔联写西湖畔于谦墓、岳飞祠,“日月”“乾坤”两意象开阔了意境,彰显了先贤的精神。
    C.颈联写诗人愿与先贤平分三席墓地,为自己的“丹心”而无愧,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诗人借伍子胥的典故尽抒抗清之志,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16.“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描写想象的未来之景,下面诗句中运用了此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王勃《咏风》)
    B.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7.张煌言有怎样一颗“丹心”?从全诗看,颔联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屈原在《国殇》中,也塑造了拥有“丹心”的将士形象:“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    】!”
    ②中华民族有着众多拥有“丹心”的仁人志士,如:“后值倾覆,【    】,【    】”的贤相诸葛亮。
    ③《甲辰八月辞故里》一诗尾联使用了虚写的手法,设想了为国捐躯后的情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用了虚写的手法,描写了过去的英雄人物,如:“遥想公瑾当年,【    】,【    】。”

【参考答案】
    15.C(3分)(“无愧”错,诗中有自谦的“惭”字,言诗人因赤手分席而有愧。)
    16.B(3分)(诗句中的“何时”是标志语。)
    17.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第一问,张煌言有一颗矢志抗清、以死报国(或:为国捐躯等)的“丹心”。(2分)第二问,颔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于氏墓”、“岳家祠”,揭示了首联的“我师”是于谦和岳飞,这是承上;(2分)同时为颈联抒“丹心”做了铺垫(或:开启了颈联对“丹心”的抒写),这是起下。(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18.答案:终刚强兮不可凌
    魂魄毅兮为鬼雄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评分建议:6分。每答对一句得1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该句不得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乎?
  • 下一篇:牵手归向天地间
  • 【推荐文章】

  • 送王汶宰江阴

    【原文】 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原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浑 红叶晚萧萧②,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③,疏雨...

  • 闲居春尽

    【原文】 闲居春尽①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螃蟹咏

    【原文】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

  • 读山海经(其一)

    【原文】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盂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原文】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 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 【最新文章】

  • 送王汶宰江阴
  • 江一鹤
  • 窦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
  • 此般师生此般情——金岳霖与殷海光
  • 鼓岭遇雨
  • 一块庄稼地的怀念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路遥的价值
  • 五月的北平
  • 秦州杂诗(其一)
  •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
  •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蜀中九日
  • 进入
  • 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
  • 伊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