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4日
作者:杨炎正  文章ID:53048  浏览:

【原文】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1】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2】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释:【1】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由水路经过扬州,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写下了这首词。【2】若为:怎样。

【问题】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句以“乱”字写出秋叶飘飞的萧索景象,与“无边落木萧萧下”况味相似。
    B.词人将登楼看到的景象比作壮美的图画,“舒卷”二字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
    C.作者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寓有一番寄托。
    D.结尾处词人以“沙鸥”自况,进一步写出自己身形憔悴、飘泊无依的孤苦处境。
    15.本词上阕“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寒风霜露以人的行为与情态。下列诗作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C.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D.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春江》)
    16.这首词抒发情感起伏跌宕,波折连绵。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阐释。(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杨炎正记游抒情,王安石则因游山产生理性思考:“【    】,可以无悔矣,【    】?此余之所得也!”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浪漫诗人李白甚至在梦中登高观景:“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
    这首词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同为感怀伤景之作,但辛词叙事抒情更为含蓄丰厚。辛词云:“【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你邀请好友周末外出踏青,好友担心影响复习不愿前往,需要你写一段话加以劝说。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微风和煦,春意渐浓;草长莺飞,春光惹人。学业虽重,也要秉承张弛之道,注意劳逸结合。我们不妨暂别课业,寄情山水,“【    】,【    】”,以舒缓身心,再接再厉。

【参考答案】
    14.D
    15.C
    16.答案示例:
    先写深秋季节,满目荒寒,萧萦秋景使客居异乡的词人增添了无限愁思;再写词人力图振作而呼酒登楼,眼前壮美的江山画卷、汹涌的波涛使他豪情勃发,意欲有所作为;但现实的阻力如冷风寒霜一般压抑着作者的报国之志。眼见山河破碎,自己白发憔悴,如今仍是报国无路,深感无奈;只好与江月沙鸥为伴,将平生抱负寄托于浪迹江湖的归隐生活。全词情感由抑而扬,由扬而抑,貌似旷达,实则包含着深沉的隐痛,读来令人唏嘘。
    1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写其他诗文,符合情境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盖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
  • 下一篇:赏梅,在梅花谢了的时候
  • 【推荐文章】

  • 高荷

    【原文】 高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原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根的神韵

    【原文】 根的神韵 张和平 山岩上的树根挺立于悬崖一侧,与山野和头顶的青松凝为一尊...

  • 赋得自君之出矣

    【原文】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 终南山

    【原文】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

  •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原文】 山坡羊 西湖杂咏 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①面。叩逋仙...

  • 【最新文章】

  •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
  • 芬芳的蜡梅花
  • 5G,连接美好未来
  • 历史巨流浩荡前行,推动并激发着多少人物登场
  • 高荷
  • 杜公讳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也。其为大臣,
  • 一针一线皆关情
  • “黑金”石墨烯
  • 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
  • 洁净煤带来的错觉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
  •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
  • 前门箭楼的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