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
作者:未知 文章ID:53369 浏览:
【问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4】斗杓:指北斗星。
赠别几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1】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参考答案】
(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
(2)《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