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
作者:未知 文章ID:53462 浏览:
【问题】
3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杨树达认为这句话是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了就不会鄙陋”,这两句是各自独立的;杨伯峻认为这句话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深入,那么他就没有威严,所学的文化也不巩固”,后一句承接前文,是“君子不重”导致的一种结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然后分别将“固”的两个意思代入句中,解释句意。县看杨树达的观点,他认为“固”意思是“陋”,即“鄙陋”,即“见闻少”,那么“学则不固”意思就是“学习就不会鄙陋”,而前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前后意思之间是各自独立的。再看杨伯峻的观点,他认为“固”意思是“牢固、巩固”,那么“学则不固”意思就是“学习不牢固”,那么学习为何不牢固,前面的句子应该交代原因,故前后内容之间是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