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请简要
作者:未知 文章ID:53893 浏览:
【问题】
以下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
宋·赵佶
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3】,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4】.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5】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所作。【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3】靓(jìng)装:美丽的妆饰。【4】蕊珠宫女:指仙女。蕊珠,指天上仙宫。【5】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参考答案】
赵佶的词写杏花采用了精笔细描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表现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杏花盛开时的美丽与遭无情风雨摧残而凋零的愁苦凄凉之情,暗寓失去国家的悲怆之情。
陈与义的词中写杏花用了简笔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月光中杏花与疏淡的影子相映的画面,作为吹笛的背景,表现了当年跟豪杰们一起饮酒赏月品笛的美好感受,跟下片形成对比,表达朝代盛衰引发的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