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补写句子: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 】,有着独特的年龄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31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3936  浏览:

【问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    】,有着独特的年龄结构、个性特征和多样需求。关爱留守儿童不能笼而统之,而应该在“精准”上下更多功夫。【    】?精确数字一直付之阙如,而各种统计又莫衷一是,倘若连底数都摸不清,那就谈不上摸清情况、给予关爱,遑论在此基础上的精准帮扶、因人施策。因此,【    】,正是迈出“精准关爱”的关键一步。

【参考答案】
    ①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
    ②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
    ③摸清留守儿童底数
    【得分点】这个语段的话题是——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关爱”。第一处横线前句子中的关键词是“不是”“抽象的群体”,必须要在第一处横线处获得照应,所以,用“而是”照应“不是”,用“具体的(或:鲜活的等)个体”等类似词语照应“抽象的群体”,于是该横线上可填“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第二处横线前句子中的关键词是“不能笼而统之”“精准”,横线后句子中的关键词是“精确数字”,再看横线末的问号,可推知,此句应该是就全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发问的,于是此横线上可填“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第三处横线是以“因此”领起的对上文的总结,横线前说的是只有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才能精准帮扶,横线后强调的是“精准关爱”的关键。前后关照,此处可填“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①得分点:“而是”“具体的(或:鲜活的等)个体”各1分,满分2分;②得分点:“全国留守儿童”、设问句,满分2分;得分点:“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每点1分,满分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苏轼在《赤壁赋》中假托苏子口吻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他说从变的
  • 下一篇:修改句子: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只有从道义上进行谴责,才会对这个
  • 【推荐文章】

  • “今君抱何恨”中的“恨”有哪些内涵,请结合

    【问题】 15. 今君抱何恨 中的 恨 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诗概括。(6分) 赠别贺兰铦...

  • 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

    【问题】 21、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 戴尔(Edgar Dale)1946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 ...

  • 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

    【问题】 22. 一分钟试卷 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测试形式。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 一...

  • x-j-p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x-j-p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

  • 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从边城

    【问题】 惩恶扬善 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

  • 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请你为一线扶贫工作者写

    【问题】 22.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请你为一线扶贫工作者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

  • 【最新文章】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
  • 李白《蜀道难》中,描绘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
  • 简要分析杜甫《愁》中诗人“愁”从何而来。(
  • 苏颂任吏部兼侍读时在奏章中向皇帝提出了怎样
  • 冯骥才《留下长江的人》最后作者说“将来的人
  • 冯骥才《留下长江的人》第②段在文中有计么作
  • 给语言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 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由
  •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两句诗
  • 在《劝学》中,荀子指出【】皆因心思浮躁,以
  • 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
  • 赵biàn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卡尔维诺《被施了魔的花园》中的矛盾冲突通常
  • 卡尔维诺《被施了魔的花园》中,赛来内拉和乔
  • 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体,据此分析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