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格
作者:未知 文章ID:54385 浏览:
【原文】
生命的品格
①谁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正说明生命美好,这表达了人们对活着的依恋。
②据我们所知,人的正常寿命也就只是100岁左右,大多数人活不到100岁,超过120岁的人寥若晨星。就算100岁吧,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是漫长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相当短暂的。据科学考察,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人类的历史也有好几亿年了,如果和地球的生命比起来,一个人的一生只相当于地球的四百六十万分之一,打个比方,如果用长度来衡量地球的生命的话,如果地球的生命是46公里长,那么,人的生命的长度相当于一毫米,真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倏忽即逝。
③可是,即使这样短暂的生命也是不容易的。世上有多少有生命的东西,但又有多少能像人类那样生存呢?据科学考察,世界上共出现过一亿二千万种生物,人是所谓“万物之灵”,我们能作为“人”,已够幸运的了。
④但是,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诞生到世间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啼哭,这是对命运的抗争,是无法逃脱苦难的“绝望的一哭”。人又是诞生在血泊中的,这可能预示了人的一生在世间注定要受苦受难。人来到世上的时候,是自己在哭,别人在笑;人离开世间的时候,是别人在哭,自己在笑。来的时候,自己在哭,是对苦难的预感;别人在笑,是对你的欢迎。走的时候,自己在笑,是对苦难的解脱;别人在哭,是对你的留恋。一哭一笑,说明人是有理智、有感情的动物,对生、老、病、死的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悲、欢、离、合的际遇有着明显的反应和感悟。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和现代的医疗保健措施延长生命,但这也只能是适当地、有限度地。即使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延长一倍,和大自然的寿命比起来仍然是可忽略不计的。这确实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⑤既然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把这个物质的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那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如何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这就不得不使人想起上世纪中叶流行的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那段话:“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虽然出自一个普通士兵这样的小人物之口,但由于它说的确实是朴实的真理,几乎家喻户晓,被人们奉为座右铭,从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说的道理是正确的。的确,一个人一生如果能做到毫无悔恨,那也就很不容易了。因此,人们常常哀叹人生苦短,却不知道人生的长短并不只是以寿命来衡量的,赋予人生更丰富的内涵,使之更有意义,有价值,也就等于是“延长”了生命。这也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另一句老话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人的生命也就是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而从有限到无限。
⑥要懂得珍惜。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不会流转。要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每一点赐予。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泥水的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装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能以怨报德。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⑦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生长在世上,靠大地养育,只有我们欠她的,没有她欠我们的。小时候,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也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作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境界也会得到升华:“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⑧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甲)人生必然会经历种种磨难。关键是要敢于面对苦难,有直面苦难的信心和勇气。(乙)把为了别人而承受苦难看作是自己的荣耀和责任。只有这样,一个人在真正忍受磨难的时候,就会忘记磨难,只有当他从不计较受到了磨难,忍受磨难就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件快乐的事。(丙)人世间的好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丁)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都是一个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你只能尽情地看,但不能带走;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但你只是一个异客,不是属于你的。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法则。就连你的身体,最终也得归还给大地,化为粪土重归自然。所以,要有一个明白头脑,把人生想透彻。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诱,“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从而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问题】
6.(2分)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的手法,其作用是【 】。
7.(2分)第⑤段中划线句“延长”在文中的意思是【 】。
8.(3分)第⑥段中作者认为人要懂得珍惜【 】。
9.“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这句话应补在文章第八自然段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6分)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生命有限,旨在告诉读者人的生命短暂,微不足道。
B.人生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C.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有限度地延长生命,但这并不代表生命质量的提高。
D.“生命的品格”实际上就是高尚的人格,它来自于对人生透彻的理解。
E.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运用大量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F.文章从生命有限起笔,中间围绕如何使有限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个中心进行阐述,最后揭示题旨。行文层次分明,点题水到渠成。
11.(4分)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6.对比(类比),强调人生命的短暂(生命是有限的)。(2分)
7.赋予人生更丰富的内涵,使之更有意义、有价值。(2分)
8.珍惜光阴,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珍惜友谊和关怀。(3分)
9.B(3分)
10.AE(6分)
11.本文的语言质朴自然,是长者口吻,诚恳亲切(联系文章内容1分;能够说出文章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2分;能说出“长者口吻,诚恳自然”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