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人在风中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1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刘心武  文章ID:55086  浏览:

【原文】
    人在风中
    刘心武
    ①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我想起她的祖父,当年待我极好,却已去世八九年了,心中不禁泛起阵阵追思与惆怅。与她交谈中,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她来,是为了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她祖父的一种文集里,作为附录。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就算不去推敲她的服装,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象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着走呢”?
    ②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本想“三娘教子”,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娘”。
    ③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那些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的西方陋习,甚至毒品,以便“丰富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
    ④妙龄少女很多,即使同是城中白领型的,看来差异也很大。那看去清纯的,却正处在可能失纯的边缘。那望去扮‘酷’的,倒心里透亮,不但不需要我的忠告,反过来还给我以哲理启示。
    ⑤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在最底下,发现了几条旧裤子。我回想起那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讨到手的。那时“国防绿”的军帽、军服、军裤乃至军用水壶,都强劲风行,我怎么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还有两条喇叭裤,是20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那时我已经38岁,却沉浸在“青年作家”的溢美之词里,记得还曾穿着喇叭开度极为夸张的那一条,大摇大摆地去拜访过那位提携我的前辈,也就是,如今穿松糕鞋来我家,征集我对他的感念的那位妙龄女郎的祖父;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只是,但是他大概忍住了涌到嘴边的批评,没有就此吱声。
    ⑥人在风中,风来不可抗拒,有时也毋庸抗拒。风有成因。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风就是风,它来了,也就预示着它将去。凝固的东西就不是风。风总是多变的。风既看得见,也看不见。预报要来的风,可能总也没来,没预料到的风,却会突然降临。遥远的地球那边一只蝴蝶翅膀的微颤,可能在我们这里刮起一阵劲风。费很大力气扇起的风,却可能只相当于蝴蝶翅膀一颤的效应。风是单纯的、轻飘的,却又是诡谲的、沉重的。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像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在这些俗世生活的一般范畴里,顺风追风,不但无可责备,甚或还有助于提升生活情趣,对年轻的生命来说,更可能是多余精力的良性宣泄。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有的风,专与夕阳作伴。好风,给人生带来活力;恶风,给人生带来灾难。
    ⑦像我这样经风多多的人,对妙龄人提出些警惕恶风的忠告,是一种关爱,也算是一种责任吧。但不能有那样的盲目自信,即认定自己的眼光判断总是对的。有的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于是又想起了我衣柜底层的喇叭裤,我为什么再不穿它?接着又想起了那老前辈的眼光,以及他的终于并没有为喇叭裤吱声。无论前辈,还是妙龄青年,他们对风的态度,都有值得我一再深思体味的地方。

【问题】
    7.文章开头作者详尽描写少女的穿着妆容,作用是【    】。(3分)
    8.文章第二段中“微笑”、“客气”两个词语,勾画出一个【    】的少女形象。(2分)
    9.对文章第五自然段,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为那几条旧裤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了说明自己年轻时也曾跟风追风。
    B.“大摇大摆”一词是作者对当年沉浸于溢美中轻狂傲慢的自我批评。
    C.前辈看到我穿喇叭裤,眼神“诧异”、“不快”,说明他是一个坚持原则,不屑跟风的人。
    D.文中的“涌”字让读者感受到那位前辈当时对作者的衣着形象有着一种强烈的不满。
    10.分层概述第六段的主要内容。(3分)
    11.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妙龄少女”的形象,实际上是当代青年的缩影。
    B.文中的两位妙龄少女的外表和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
    C.文章第四段中“哲理启示”的含义是看人如果只重表象,往往会形成错误的判断。
    D.文章第六段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行文铺排,思想深邃。
    E.本文在结尾并没有明确的语言揭示主旨,如画的留白,发人深省,余味悠长。
    F.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文字平和质朴,感情不愠不火。
    12.文中作者对“风”的态度是有变化的,根据文章内容简析其原因。(3分)
    13.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以“人在风中”为题的意图。(4分)

【参考答案】
    7.突出少女装扮的时髦和“酷”,表现出“我”对此的不认同;与下文少女的“心里透亮”(成熟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
    8.清醒、从容、自信。
    9.C
    10.(1)人在风中,难以抗拒。(总领人与风的关系)
    (2)风复杂多变,难以预判和左右。(风的特点)
    (3)恶风要抵抗,给人生带来活力的风则无妨顺之追之。(对风的态度)
    11.CD
    12.作者对风尚的态度由批判转为有选择地宽容,既因为两位妙龄女子装扮和思想的差异给了他启示;又因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也曾追风,前辈不喜欢却没有出言教训,由此体会到面对风尚的态度需要有所转变。
    13.作者以“风”比喻社会上流行风气,具有形象感;“人在风中”表明人们无法完全脱离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方面警示人们,不能因此迷失人生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反思自己,提出要用更豁达开明的心态来面对那些无伤大雅的新生流行事物。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世界上恐怕只有中国人才会纠结“媳妇母亲同时落水”的问题。
  • 下一篇:夜归鹿门歌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