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苏轼身世和《定风波》的写作背景,品析画线句包含的生活哲理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5221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55221 浏览:
【问题】
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4分)
定风波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参考答案】
人生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1分)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1分)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萧瑟”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和天晴了;(1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旷达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