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借竹楼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作者:徐渭  文章ID:55293  浏览:

【原文】
    借竹楼记
    徐渭①
    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
    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本错以固,其势昂以耸,其流风潇然而不冗,则竹之所借于子也,而竹固不知也!而何不可之有?”龙山子仰而思,俯而释,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焉。
    (选自《徐渭集》,有删减)
    【注】①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有青藤老人等别号。

【问题】
    22.第①段“方蝉子往问之”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④段龙山子“请子易吾之题”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龙山子建书楼渐渐兼并了一些邻居的竹林。
    B.龙山子执意请求方蝉子说说对借竹的看法。
    C.方蝉子认为竹与人是互赏互鉴,互相学习。
    D.本文借事说理,通过对话的形式揭示主题。
    26.根据文意,概括龙山子最终“使方蝉子书其题,而记是语”的意图。(3分)

【参考答案】
    22.(1分)龙山子将书楼命名为“借竹楼”的原因。
    23.(3分)用反复及反问的修辞,多次重复“亦借”及“弗借”,以“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的反问,(1分)强调龙山子对待外物缺少统一的标准,受到自身位置、眼界的束缚。(2分)
    24.(2分)认识到自己“借竹”源于不能忘情外物,(1分)易名以期开阔心胸。(1分)
    25.(2分)A
    26.(3分)记录下自己的检讨、反省;(1分)表达了对“借竹”的深刻理解: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得到、占有,而应体其意,用其神,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格。(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李姬者,名香。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
  • 下一篇:“兑现主义”仍将继续?
  • 【推荐文章】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原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

  • 钱塘湖春行

    【原文】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 行香子

    【原文】 行香子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 野望

    【原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原文】 蝴蝶效应 和 混沌理论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洛...

  • 小鸟,你好

    【原文】 小鸟,你好 陆星儿 ①车子开出医院大门,我立刻摇下车窗,探出头,心飞翔了...

  • 【最新文章】

  • 着装也要有文化
  • 人为何需要运动锻炼
  • 找到一点光
  • “在线教学”期间,为了提升同学们自主学习的
  • 十八岁的旷野
  •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
  •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
  • 南康直节堂记
  • (2)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
  • ⑥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
  • ①有一个智者,他叫孔子,他在修身、交友、学
  • 钱塘湖春行
  •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乙】子墨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