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险阻,深林
作者:未知 文章ID:55798 浏览:
【原文】
(1)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猨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慄。形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乃至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所照誋,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
(2)故愚者有所脩,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樀齿,筐不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夫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箪,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蜧。由此观之,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
(3)夫玉璞不厌厚,角(角乔)不厌薄,漆不厌黑,粉不厌白,此四者相反也。所急则均,其用一也。今之裘与蓑孰急?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此代为常者也。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
(4)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
《淮南子》
【问题】
22.第(1)段通过【 】,阐明的观点。(3分)
23.第(3)段中的画线句说明做事要【 】(2分)
24.对“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理解正确的项是:( )(2分)
A.没有万物的贵贱,因为它的珍贵而以它为贵,事物就没有不珍贵的;因为它的低贱而以之为贱,事物就没有不低贱的。
B.万物无所谓贵贱,按照它所珍贵的珍视它,万物就珍贵;按照它所鄙视的来鄙视它,万物就低贱。
C.万物没有贵贱之分,按照它的长处而认为它珍贵,万物没有不是可贵的;依据它的短处而认为它低贱,万物没有不是低贱的。
D.万物无论贵贱,都因为它所珍贵的而珍视它,万物就没有不可贵的;因为它的低贱而认为它低贱,万物就没有不低贱的。
25.文章用了铺陈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26.就文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其现实意义。(4分)
【参考答案】
22.人与动物对自然环境(1分)不同的适应性/不同反映、不同表现等(2分,表意准确即可);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1分)。(3分)
23.物有所宜、各用所宜等(意对即可)(2分)
24.C(2分)
25.运用铺陈手法是文章一大特色。如在第(2)段中写“柱”、“筐”、“马”、“牛”、“铅”、“铜”、“铁”、“木”(1分)等以此铺叙,说明万物都有所缺,物无贵贱,(1分)加强了语势,增强了说服力,使论述更具有雄辩性。(1分)大量铺陈运用使文句上富有节奏具有形式美。(1分)(4分)
26.(角度2分,分析2分)(4分)
要点:选择文本中的一个观点,(1分)对应的现实意义(1分)
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