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南泾道院记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赵孟fǔ  文章ID:56265  浏览:

【原文】
    南泾道院记
    赵孟fǔ
    ①浙右之地,水居十七,其势汪洋沮洳,往往而是,水行之道,可以通舟楫,土人谓之为泾。嘉兴城西南五十里而远曰“秀泾”,有张氏者居其地。德祐之末毁于兵火,张君全真乃改筑于秀泾之南,所谓南泾者也。既而其妻死,不复娶,辟以为道院。
    ②脱儒冠,著道士服,翛然独处,以颐性养神为事。凡田畴所入,悉以供土木工估。中为殿堂,祠玄武神。其背为延真之阁、讲道之堂;其左右为栖士之舍;其阳为迎仙之桥、放生之池。因池为堤,列树松、柏、梅、竹。又南数十百步有大朴,数百年物,作庵其下曰朴庵。陂塘环萦,林木蔽翳,境物洁盛,清人心目,故游方之士乐其处而多至焉。盖经始于至元丙戌,历十有余年而后成,亦勤矣哉!
    ③人之生也,自非圣贤,莫不有所役,或役于名,或役于利,大有所求则大役,小有所求则小役,总总如也。割去世累,优游恬淡以求自适,虽末为无所求。其视汲汲于名若利,匍匐颠仆于污秽之途,规毛发衣食以妪煦妻子,相去岂不远哉!
    ④初,松江修竹胡氏事玄武甚严①,其家火而神像俨然独存。张君迎归,构殿以祠之。上梁之日雨,几不克建,张君祷焉。俄有白鹤廿八从东北来,翱翔其上,良久西南去,雨随已,而大雨于西南三里之外。何其异也!上强山僧靖达从吾游,道张君之为人,且道其意,乞文记其始末,故采其言以为记。
    【注】:①玄武:道教中的神兽

【问题】
    2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2分)
    2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3分)
    24.概述第②段中“亦勤矣哉”中“勤”的表现【    】。(3分)
    25.对第④段中“异”指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指胡氏家族遭受火灾而只有神像庄严独存这一奇事。
    B.指张君建造宫殿祭祀神像但多日下雨不停这一现象。
    C.指张君祈祷许久让大雨落在西南三里之外这一举措。
    D.指张君祈祷的虔诚之心引来白鹤为其止雨这件事情。
    26.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相去岂不远哉”的内涵。(3分)

【参考答案】
    【答案】22.介绍南泾道院的地理位置和建造缘起(由来)。
    【解析】(3分)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答案】23.运用整句(排比),(以殿堂为中心,)细致罗列了道院的设计布局,突出其清幽养性的特点。富有节奏,增强文势。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时,点出手法并加以诠释,然后再分析其作用。(评分说明:写出特点2分,作用1分)
    【答案】24.1.投入之巨;2.建筑之多;3.时间之长。
    【解析】(3分)(评分说明:1点1分)
    【答案】25.D
    【解析】(2分)
    【答案】26.世人总是被生活名利禄所驱使,为了养育妻子与孩子在名利场上匍匐前行。这与张君追求的清静寡欲,追求内心的恬淡、自我安适,自然无为的处世方式差别很大。
    【解析】评分说明:世人特点1分、张君特点2分
    【参考译文】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示季子懋修书
  • 下一篇: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
  • 【推荐文章】

  • 望岳

    【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 一方阳光

    【原文】 一方阳光 王鼎钧 ⑴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的门窗都朝着天井。...

  • 闻邻船吹笛

    【原文】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

  • 燕子来时

    【原文】 燕子来时 王琪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 好雨知...

  • 倦夜

    【原文】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 过故人庄

    【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

  • 【最新文章】

  • 当代设计的危机
  • 尊严是自己给的
  • 愚公移山
  • 望岳
  • 一方阳光
  • 闻邻船吹笛
  •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 申屠蟠(东汉时人)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
  • 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
  • ①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
  • 哲学犹如连接此岸和彼岸的桥,哲学家们站在桥
  •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
  • 过碛
  • ①当下,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已经成为人们
  • 蒲松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