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州至喜亭记
作者:欧阳修 文章ID:57228 浏览:
【原文】
峡州至喜亭记
欧阳修
①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②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①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③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②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
【注释】①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②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问题】
21.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耶
B.焉
C.哉
D.乎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交代蜀地五代以来历史发展沿革。
B.点出商旅交通发展变化相关话题。
C.意在突出蜀地富庶引起朝廷关注。
D.拓宽历史地理时空增添人文气息。
23.全文围绕“喜”字展开,请作简要分析。(4分)
2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5分)
【参考答案】
21.B
22.C
23.文章开篇叙述蜀地由僭国而为惠泽天下之地,此为一喜也;江流湍急,航道险恶,一至于夷陵则转为平缓,舟人至此而喜;朱公建亭为舟人停留休止之所,且替行人转危为安志喜;朱公居僻远而能够安于此,展示出和乐平易之态度;朱公治理夷陵,使民以时,地丰民乐,此乃为政之喜。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24.本文赞颂朱公不因夷陵僻远、薪俸微薄、无以闻达而颓唐,而是勤于政事,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现实生活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的操守体现,也给我们带来启示,不以现实处境而规避责任,不因一时挫折而放弃自我修养。
评分说明:思想意义概括2分;评价1分;现实意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