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山水间

发布时间:2022年2月18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金仁顺  文章ID:59182  浏览:

【原文】
    山水间
    金仁顺
    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天才,故事很多。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谢安40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岁时谢氏一门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著名的淝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7万兵力打败符坚的15万大军。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肥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淝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他也和谢安一样,喜好纵情山水,但他游山玩水时阵仗极大,随从过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爬山方便,还设计了最早的登山鞋,被后世称为“灵运履”。
    正如钱钟书所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一人。山水与灵运,堪称是人与自然的一曲“高山流水”。
    【谢安与谢灵运,都与山水有缘。谢安隐于山水间,顺势而为,修炼心性,韬光养晦;谢灵运于山水,却是扬,大张旗鼓,热烈而激昂。山水是谢安的一盘棋,下这盘棋如安天下,雄才大略;谢灵运孤高自恋,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私心里,谢灵运可能总想超越谢安,至少复制谢安的神话。为此,他走了和谢安截然不同的路,谢安年少时即深谋远虑,远离朝堂,朝堂却放不下谢安,对谢安心心念念;谢灵运一直少年心性,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对朝堂也是撒娇的,总觉得朝堂应该像对谢安那样对自己,甚至应该更加重视自己,他便学谢安,在永嘉山水间徜徉,“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后来他造反,打出的旗号是:“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自视若此,他始终没明白,朝堂对他的珍惜和放纵,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诗名,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山水如禅,领悟决定了结局,东晋谢氏两个最著名的人物,都于山水中流连盘桓,领悟的却截然不同。用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的句子总结:谢安是“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灵运却是“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谢安40多岁出仕,一出便是东山再起;谢灵运秀才起兵,把自己推向了末路穷途,死时才49岁。“大必笼天海”,谢灵运做不到,掌控不及,但“细不遗草树”,落实于永嘉山水,落实于诗句,倒是所言不虚。谢灵运仕途坎坷,但文学史上,成为山水诗鼻祖,为后世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推崇备至,光耀永存,永嘉山水和谢灵运,是两不辜负,互相成全。
    这次在圣寿禅寺,意外看到弘一法师纪念塔。才知道原来弘一法师跟温州也颇有渊源,他在杭州出家三年,来到温州,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除了庆福寺,他还住过江心寺、仙岩伏虎庵等寺院,足迹遍布永嘉寺院。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在永嘉形成。此后常住福建,也时时往来永嘉。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超然尘外。弘一法师僧俗都做到极致,为世人景仰赞叹,连鲁迅先生都感慨:“朴抽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仙岩也留下了弘一法师流连的印迹,倘若山水能言,估计也要叹一声:“幸甚!”
    弘一法师有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瓯海仙岩一行,山水有禅意,此言为偈语。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问题】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段点出仙岩、瓯海两个地名,照应标题并限定了具体的写作范围,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B.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和油油的绿意景色低沉,构不成优美的画面,致使作者无法激起写作的冲动。
    C.文中详细交代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有意忽略他与山水的关系,主要是为了突出谢灵运的出身不凡。
    D.作者不认可谢灵运在政治方面的才干,但非常欣赏他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他为山水诗的鼻祖。
    E.文章从引用传说到叙述历史名人在此山水间的足迹,内容丰富,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19.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0.本文标题为“山水间”,但为什么撇开山水景色不写,偏要“说点儿闲话”?
    21.文章最后三段写弘一法师是否显得赘余?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
    22.请参照文中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点评下面这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18.BC(B.“构不成优美的画面”错,也不是无法激起作者写作冲动的原因。从“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看,作者认为这里景色很美,只是因为朱自清先生写过了,所以不愿重复。C.“有意忽略他与山水的关系,主要是为了突出谢灵运的出身不凡”有误,文中没有忽略他与山水的关系,也不是为了突出谢灵运出身的不凡。)
    19.①使用对比手法,指出山水给谢安、谢灵运带来的不同的人生思考和智慧,凸显山水的灵性;②句式整洁又错落有致,给人美感。
    20.①本文主要写与仙岩、瓯海有关的名人轶事,意在突出此处山水美景所具有的人文色彩;②诸多名人在此修身养性,间接表现风景之美,角度新颖,不落俗套。
    21.不赘余。原因:此处写弘一法师,强调他在文化界的身份地位和在此山水间获得的成就、禅意,使读者看到仙岩、瓯海对现代文化名人的吸引力;进一步丰富仙岩、瓯海的文化内涵。
    22.①作者对敬亭山的美景特别喜爱,即为“好美色”;②敬亭山也很欣赏眼前的诗人,而作品中的描写,使敬亭山广为人知并成为名山,即“惊知己”。短短二十字,妙趣横生。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同长安君钟山望
  • 下一篇:所谓“夜经济”,一般指从傍晚6点到次日凌晨6点之间发生的各种消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