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唐代诗人张籍《没蕃故人》中的“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与

发布时间:2022年2月21日  更新时间:2023年8月2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9310  浏览:

【问题】
    16.唐代诗人张籍《没蕃故人》中的“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与李白《幽州胡马客歌》中的哪一句描写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请简要分析异同点。
    幽州胡马客①歌
    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②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注释]①胡马客:指唐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招募的契丹等少数民族勇士。李白曾在幽州客居,本想投奔安禄山军前效力,后见其有不轨之心,遂离去。公元775年11月,安禄山起兵造反。②赪(chēng):红色。

【参考答案】
    16.与“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点:“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雪白的锋刃上流洒着赤红的鲜血,连茫茫的流沙都被染红,正面描写了战争的惨烈,“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只写了战后的现象:因为全军覆没,战后驻地的营帐都无人收拾,失去主人的战马因认识残破的军旗而从战场上归来,侧面反映了战争的凄惨景象。相同点: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战争的惨烈。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内容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两首诗,在整体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前提下,读懂诗句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总结其异同之处。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的意思是:因为全军覆没,战后驻地的营帐都无人收拾,失去主人的战马因认识残破的军旗而从战场上归来。这是用白描的手法凸显了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与本诗中的“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即“双方兵士的刀枪上沾满了鲜血,大漠上的流沙都被血染红了”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不同的是“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是写“战后”情景,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惨烈;而“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则是直写作战场面,从正面描写了战争的惨烈。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下一篇: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高三学生百日誓师大会,邀请了校领导、家长参加
  • 【推荐文章】

  • 根据《林教头误入白虎堂》,分析林冲买刀的原

    【问题】 9.根据《林教头误入白虎堂》和你课外对《水浒传》的阅读和了解,分析林冲买...

  • 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6分)

    【问题】 9.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6分) 【参考答案】 9.①改善交通,拉近了...

  • 请试着归纳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4分)

    【问题】 31.请试着归纳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4分) 【参考答案】 31.祥林嫂是旧中...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尾联中,诗人“泪沾襟

    【问题】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尾联中,诗人 泪沾襟 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与诸子...

  • 请结合贾岛《冬夜送人》,谈谈其“瘦”的体现

    【问题】 20.苏轼曾用 瘦 来评价贾岛诗歌, 瘦 指孤峭瘦硬,即贾岛作诗,诗句刻意求工...

  • 简要分析刘邦的性格特征。(3分)

    【问题】 简要分析刘邦的性格特征。(3分) 【参考答案】 刘邦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

  • 【最新文章】

  • 补写:如果说传统纸媒文学是小众的,①;传统
  • 下面是“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LOGO(标
  • 做学问要专心致志,耐得住寂寞。陶渊明的《饮
  • 李商隐《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美好愿望终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描写音乐效果,又描
  • 俞紫芝《水村闲望》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
  • 根据《林教头误入白虎堂》,分析林冲买刀的原
  • 根据《林教头误入白虎堂》,分析林冲有哪些性
  • 宋静思《不“炒冷饭”的修行者》标题,有什么
  • 下面是2015-2016年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
  • 补写: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
  •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打猎时的盛
  • 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
  •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
  • 有人认为陈力娇《第二条路》的标题应该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