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破阵子》 辛弃疾《破阵子》
作者:未知 文章ID:59441 浏览:
【原文】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①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沈腰潘鬓:《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以沈腰作腰肢减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帽子)兮”,后以潘鬓代头发斑白。②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駮,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作炙。
【问题】
(1)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说明。(4分)
(2)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作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李词将亡国前奢华生活的追忆与当前沦为囚徒的现实对比,表现了对故国的眷恋及亡国之痛。(2分)辛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了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2分)
(2)①申大志。即醉里梦里不忘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②抒悲情。全词感情基调雄志高昂,而结局又悲凉低沉,使全词情绪显得极其悲壮。③写大场景。场景描写极有气势,想象中沙场点兵与战场杀敌两个场景描写得雄伟、壮阔。(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