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梅对日本人态度的前后变化是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作者:未知 文章ID:68692 浏览:
【问题】
9.曾雪梅对日本人态度的前后变化是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的的关键。请结合任晓雯《曾雪梅》内容简析曾雪梅对待日本人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参考答案】
9.【解析】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是准确理解人物形象、正确领悟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题可以从小说的具体细节人手。因为母亲的吓唬,曾雪梅小时候就对日本人有恐惧的心理,就是开始工作的时候还对母亲的话记忆犹新;到了工厂后,曾雪梅看到二本松、千代子等日本人,感觉日本人并不可怕,有时候还有亲近、效仿的意味,因为她看不到日本人真正的凶残;后来,派出所的人告诉她日本人把机器扔到吴淞口后,她才真正了解日本人,对日本人的认识才变得清醒并、充满着憎恨。
【答案】曾雪梅对待日本人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年幼时的无知懵懂。七岁时喜欢趴在窗台上,仰面数入侵的日本轰炸机。②刚工作时的胆怯惧怕。邻居荐她进入日本厂子她不敢进,询问邻居日本人吃不吃小孩子的问题;后来,日本人千代子请女工到家中吃饭,她也不敢去千代子的家里。③工作时的好感效仿。因为二本松不打工人、日本大班视察时还发奖金以及于代子给曾雪梅钱治疗她母亲的疾病等,曾雪梅认为厂里的日本人不是坏人,心怀好感;还效仿千二代子的做派;日本人投降后还到监狱探望千代子,后来还告诉自己的儿子千代子阿姨是个好人,等。④抗战胜利后的清醒愤怒(憎恨)。听到派出所的人说日本入撤离中国时把工厂的机器运到吴淞口扔到海里后,曾雪梅彻底清醒,对日本人充满愤恨,把穿在二儿子身上的纱褂剪碎烧掉。(共6分,每点1.5分;能准确概括出每个阶段的人物心理,用词恰当,给1分;每个心理变化能举出较为恰当的细节给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