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剃光头发微

发布时间:2023年2月6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何满子  文章ID:71195  浏览:

【原文】
    剃光头发微
    何满子
    ①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②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③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④“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⑤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⑥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⑦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
    ⑧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问题】
    16、简述“剃光头发微”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5分)
    17.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脉络。(6分)
    18、如果只保留③⑦⑧等自然段,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6分)
    19、下列对这篇杂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从身边小事谈起,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娓娓谈及社会重大问题,体现了杂文立意因小见大,用小事反映大问题的特点。
    B.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小中取大,通过联想把它们组织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深刻。
    C.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文章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D.“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有关“剃头”事论,同时为下文阔开思路做铺垫。
    E.“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这一句作者用幽默的语气来自嘲没有掌握好考据方法。

【参考答案】
    16.“剃光头发微”就是“阐发剃光头的奥妙”,(2分)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光头的小事谈到当权者不给老百姓办事大事。(3分)
    17.本文行文脉络:
    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一连串头发的故事,(1分)再写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反映某理发店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1分)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法“髡”,(1分)联想到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联想到“乡下佬”不愿剃光头的原因(1分),联想到城里的理发师为什么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或光头,(1分)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力。(1分)
    18.从文章的主旨看,虽然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表达出来,但作品的内容就单薄多了,读者的印象也不会深刻。(3分)
    从文章的结构说,如果删去除读者来信和掌权以外的内容,从读者来信到掌权的联想就缺少铺垫,显得突兀、生硬,作品的结构也就没有回廊曲道,只剩下干巴巴的一条筋。(3分)
    19.B.应是“大中取小”不正确。E.应是微讽胡适先生。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唐多令
  • 下一篇:岁月中飞翔的瓦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