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0614  浏览:

【原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庭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正统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侍讲徐埕言星转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诸地军亟赴京师,谦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遇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列阵九门外,身自督战。战起,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知终弗可得志,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于是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请归上皇,帝不悦。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景泰八年正月,石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构邪议,更立东宫,坐以谋逆,处以极刑。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
    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是年,有贞为亨所中,戍金齿。又数年,亨亦下狱死,吉祥谋反族诛,谦事白。万历中,改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干谦传》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B.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C,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D.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通常指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官职,约自秦朝开始每个朝代大都设置此官职。
    B.监国,也称摄政,常指皇帝出京时或指皇帝未能亲政时由他人代为处理朝廷政务。
    C.九门,源于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文中指明朝修建北京城时设置的九个城门。
    D.北狩,指到北方狩猎,也借指向北进军,文中其实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在皇帝被俘后,京城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郕王的认可。
    C.在景帝即位之后,于谦认为边境和京城都应该做好战斗准备,以应对来自北方的敌人,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恭顺侯吴瑾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谦请王檄取诸地军亟赴京师,谦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2)诬谦等构邪议,更立东宫,坐以谋逆,处极刑。
    14.土木堡之变后,徐埕建议迁都,于谦的态度是什么?他给出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3分)B
    11.(3分)B(监国和摄政并不相同)
    12.(3分)D(不是“陈汝言战败”,而是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
    13.(4分)(1)于谦请郕王发文书调集各地军队急速赶赴京师,于谦按次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
    评分建议:“檄”、“亟”、“次”、“经画”各1分。
    (2)(4分)他们诬陷于谦等人制造不轨言论,另立太子,以谋反罪将于谦治罪,处以死刑。
    评分建议:主语、“构”、“更”、“坐”各1分。
    14.(3分)态度:于谦极力反对,“言南迁者,可斩也”。理由:①南迁动摇国家根本。②有宋朝南渡的前车之鉴。
    评分建议:每点1分。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颤栗,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发文书调集各地军队急速赶赴京师,于谦按次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十月,敕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自己亲自督战。也先的弟弟孛罗,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去。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中国没有什么事端,提出把上皇送回,皇帝不高兴。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
    景泰八年正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人制造不轨言论,另立太子,以谋反罪将于谦治罪,处以死刑。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万历中,改谥为忠肃。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戴车匠
  • 下一篇:东溪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