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较量无声

发布时间:2024年2月24日  更新时间:2024年2月24日
作者:何钱文  文章ID:83153  浏览:

【原文】
    较量无声
    何钱文
    老木匠在脚手架底下站着。小木匠在脚手架上面打眼。
    冲击钻“突突突”的响,脚手架颤巍巍地震。
    老木匠单手搭在脚手架上,想心事。
    其实脚手架不用扶。其实老木匠也不是扶,只是找点事做。要不,待会儿包工头准会看他,他现在很怕包工头的眼神。
    包工头不会说他。包工头如今只找小木匠说话。每次从他面前走过,包工头几乎“瞧不见”他。
    包工头又来了!
    老木匠背过身,双手用力握住脚手架立柱。那情形:仿佛要不是他用力扶着,脚手架就会倒了似的。
    包工头又在门口站着。
    老木匠不用回头都知道。但老木匠装着不知道。老木匠仰头“专注”地看上面忙碌的小木匠,仿佛他不盯着,小木匠就会出错似的。
    “小木匠真年轻啊!”二十米高的脚手架,辗转腾挪就像在平地。老木匠想起两个月前。
    两个月前,他自己还在脚手架上的。
    两个月前,要不是那该死的钢筋……老木匠心里颤了一下。那次老木匠打眼碰到混凝土里的钢筋,钻头被卡住猛甩了一下。要不是小木匠及时拽住了他,现在……
    老木匠很感激小木匠。
    老木匠又恨小木匠。也从那天开始,包工头就不准老木匠上脚手架了。“要是真摔下来,谁消受得起!”包工头媳妇心有余悸地说。
    那天包工头没说什么。包工头从不乱说话,但从那天开始,老木匠就感觉自己在包工头心里的地位一落千丈。两个月之前,包工头说图纸、吩咐事情都必定找老木匠,那天之后,都换成了小木匠。之前包工头递烟,隔得再远都走来送到老木匠手里,再点上火。现在呢,是先送给小木匠,最后再甩给他。有几次似乎没看见他,连甩都没甩。
    冰火两重天。这两个月老木匠心里不舒服,很不舒服!老木匠真想撂挑子:老子不干了,回家种地去!有次他气呼呼地跑到包工头办公室门口,抬手敲门的瞬间,手又凝固了:回家?回家老婆子的病谁给钱治?回家儿子的彩礼钱谁给拿?回家盖房子借的债谁还……一念过后,老木匠低头走了回去。走回去的老木匠佝偻着腰,像又老了几岁。
    包工头还在门口站着。
    站得高应该看得远,但脚手架上的小木匠这次真没看见包工头。手臂上的腱子肌依旧随电钻快速旋转而“突突”颤动,他现在不敢分神:二十米高的脚手架,藏在水泥暗处的钢筋,钻头转动时落下的水泥粉……一不留神他就可能摔下去。
    如果小木匠知道包工头来了,肯定会像往常一样停下来,让发烫的电钻歇一会。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在底下闲着。小木匠准会喊老木匠递几包膨胀螺栓,或递几支轻钢龙骨。【这样老木匠心里就会舒服点。这样包工头心里也会舒服点。这样小木匠心里也会舒服点。】
    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对自己有意见:但他有什么办法?老木匠真的老了!在“差点摔下”之前,老木匠已有很多次看错了图纸上的小数点,要不是他和工友们瞒着包工头及时补救,后果不堪设想。小木匠知道老木匠家里日子艰难,可他小木匠就容易?他还不是为了多挣那一点工钱!再说他小木匠要不顶替,自然会有别人顶替。至少他小木匠顶替了,还可以暗中照顾老木匠。小木匠只能在心里发牢骚。很多次他想找老木匠喝顿酒,说说心里话。可老木匠却总是一脸揶揄似的冷漠,所以几次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了。再找机会吧!每晚睡觉前小木匠都想。
    包工头终于走了!老木匠舒了口气。
    在门口看了一会,包工头转身悄悄走了,就像没来过一样。其实他每天不用来工地的:工地交给小木匠,他很放心。他唯一不放心的是老木匠。他知道老木匠心里不舒服,就怕老木匠耍起性子来,硬要上脚手架!老木匠跟了自己这么久,他太了解他了。每当想起那次“遇险”,包工头后背就冒冷汗:那天真要摔了下来,他这一年就算白干了!老木匠后半辈子就算完了!所以包工头在背后多次叮嘱小木匠:就算老木匠在下面闲着,也不准他再上脚手架。但他又怕小木匠资历浅,镇不住要强的老木匠,所以要帮小木匠树立“权威”:这两月,每次递烟必先递给小木匠,再亲手给小木匠点上火;每次看图纸必无视老木匠直接找小木匠……包工头是想传递给老木匠一个信息:地球离了谁都转!老木匠你要服老,别找事。
    其实包工头本不用这么麻烦的,家里女人背后跟他说过无数次:把老木匠打发走。但他始终开不了口:谁的心不是肉做的?他知道老木匠家不容易。但他容易么?现在工程队之间竞争这么激烈,利润低廉到容不得出一丝丝纰漏。他每天不来看看,怎么能放心?

【问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对老木匠假装扶脚手架、“专注”看小木匠的细节描写和心里不舒服却不敢撂挑子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迫于生活压力的委曲求全。
    B.小说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塑造包工头的形象,如他对小木匠、老木匠及老婆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C.小说顺叙了包工头来、站、走的过程,而中间插叙老木匠差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的险情,则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使情节发展合乎逻辑。
    D.包工头的老婆怕老木匠出安全事故连累自家,所以多次动员包工头将老木匠打发回家,可见她是一位胆小怕事,缺乏同情心的势利人。
    E.发生在老木匠、小木匠和包工头之间的故事,看似一场无声的较量,实际上他们能互相理解,蕴含了作者对当下人际关系的深层思考。
    (2)老木匠脚手架遇险后,包工头对他和小木匠的态度有何变化?请指出并说明原因。(6分)
    (3)划线句“这样老木匠心里就会舒服点。这样包工头心里也会舒服点。这样小木匠心里也会舒服点”中的“舒服”有什么不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对人物主要进行心理描写,请以小木匠为例,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B项,“言谈”于文无据。D项,包工头的老婆是担心安全责任的问题,其做法属常人之举,不能简单定性为胆小怕事和缺乏同情心。E项,老木匠对小木匠和包工头的理解以及小木匠对包工头的理解,小说并未体现)
    (2)(6分)态度变化:①包工头不让老木匠上脚手架了,让小木匠顶替;②包工头有事不找老木匠了,只找小木匠;③包工头优先给小木匠递烟点火,而不是老木匠,甚至故意无视老木匠。
    原因说明:①包工头怕老木匠真的出事;②包工头暗示老木匠要服老,别逞能找事;③包工头怕小木镇不住要强的老木匠,要帮小木匠树威。
    “态度变化”每答对一点给1分;“原因说明”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老木匠的“舒服”是一种坦然。对自己能帮上忙,不会让包工头看到此时的自己无所事事而坦然。②包工头“舒服”是一种满意。对老木匠不要强不消极,能当好小木匠的副手感到满意。③小木匠“舒服”一种满足。对自己能及时帮上老木匠的忙而感到满足。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心理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木匠的想法体现了他的善良、理智和隐忍的性格特征。
    ②心理描写使结构互相呼应。小木匠的想法呼应了老木匠和包工头的想法,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处境和行为的理解。
    ③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小木匠的想法充分展示了他的可贵品质,凸显了小说讴歌美好人性的主题。
    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给6分,答对三点给8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概括和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溯西江
  • 下一篇:陈彦:为小人物立传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