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微雕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8日  更新时间:2024年3月18日
作者:吴金良  文章ID:83640  浏览:

【原文】
    微雕
    吴金良
    这是一种妙到毫巅的艺术!在一根头发丝上刻一首诗,且配画,且笔力遒劲,且画意隽永。以天下之大,负此种绝技者能有几人?而梁公便是一个。
    梁公不足五十岁,远不到被人称“公”道“翁”的年龄。但自从他的微雕艺术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并且他的大名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之后,他便逐漸被人们称为“梁公”了。梁公特意蓄了胡须,留了长发,这就颇具艺术家的气质,而且愈发使人觉得他像一位“公”。
    梁公是地区人大代表。这一年又到会期,虽然会场离他的家只有一箭之地,但按规定也须“住会”。几位年高资深的外地代表,知道这位严肃端庄的大胡子便是那位世界名人,于是动员他“献技”。梁公心中老大不乐意:我这是艺术,不是街头卖艺的,岂能随便就让人品头论足!并且还是“献技”。可是,众代表一再托人恳求,梁公折衷:“当场献技绝无可能,我去取一件作品让你们看看便罢。”众人同意,梁公打道回府。
    作品都陈列在书柜里,用一只只锦盒装着。每只锦盒前面竖一纸卡,标明内容,以免混乱,也可免去过多使用显微镜的麻烦。架公本能地选了一件得意之作,掂了据却又放下了。心想,都是些门外汉,得意之作他们也是看不出什么“得意”来的。就信手取了一件,揣在怀里,又拿了显微镜,折回宾馆。
    众人早已等得心焦。见梁公回来,立即有热心人维持秩序。梁公打开锦盒,取出绷好了的发丝,置于显微镜下,做个“请”的手势,退到一旁。第一名观众搓搓手,上前。是一位皓发童颜的老者,左眼看了右眼看,良久不发一言。众人打熬不住,齐声催促。老者迟疑:“这上面”梁公漠漠接口念道:“教风流人物……”“哦哦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者口中喃喃,啧啧退下,“好好好!真是绝了!”
    第二位迫不及待上前,左瞄右看,摇头感叹:“不可思议丨神乎其技矣!不是亲眼看到,简直不敢相信!”退下。
    次第数人,都是屏息敛气如睹神物,且一个比一个肉麻地大加赞赏。梁公始终不动颜色,只干巴巴地应酬:“缪赞缪赞,承爱承爱!”
    观赏完毕,梁公道声慚愧,收拾起来,急忙送回家中。一进门,其子小梁正面壁发呆。见了父亲,慌忙请罪:“爸爸,我没来得及告诉您就把它拿走了,是小倩要看。”小倩是没过门的儿媳,梁公听得莫名其妙,翻了儿子一个白眼。儿子见状,更赔了小心:“您放心,完璧归赵,半点也没碰坏!”说时指了指书柜。梁公这才发现,在“数风流人物……”的纸卡后面,已经赫然摆了一个锦盒。愕然片刻,他扬了扬手中的锦盒,正待发问,儿子却笑了:“这里面是小倩的一根头发,我拿那个作品的时候,怕盒子里面空了被您发现,就用它顶上了”“这个,这里面是小倩的头发?”梁公举着手里的锦盒问。“是啊!您拿它干什么去了?”梁公一声暴喝:“你给我滚出去!”儿子怔住,立刻屁滚尿流而去。
    给人家观赏了半天的竞是一根普普通通的头发!梁公呆立在书柜前,他想象得到,此刻,人们正在背后谈论自己。谈论些什么呢?梁公看不起人,居然敢公开嘲弄咱们!如此议论还算是好的,最要命的是,大家会因此认为我梁某人是个江湖骗子,一定是靠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而浪得虚名。无论人家背后说什么,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梁公毕竞是梁公,他决定立即回去澄清事实。澄清事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再展示一件货真价实的微雕作品。于是梁公选了一件真正的得意之作。这一次为了保险,他特意先用显微镜观赏了一番,这才匆匆忙忙赶回宾馆。
    宾馆里的气氛十分热烈。那有幸观赏了“微雕作品”的几位代表正被许多人围住,大家脸上闪着钦敬赞佩的光,正认真而神往地听那几位代表盛赞“梁公绝技”。
    “那么细的头发,好家伙,刻上字!了得!”
    “而且是狂草,随意挥洒!在头发上随意挥洒!”
    “最要功夫的是那个‘数’字,笔划那么多,写得是又清楚又有劲,真……”
    “难写的还是那个‘今’字,笔划越少越见功力!”
    梁公被更多的人们用艳羡的目光拘住,他再也没有勇气拿出那件“得意之作”了。他觉得,比较起来,今晚的际遇才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件作品。
    (有删改)

【问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就夸赞微雕艺术的精妙难得,既是为引出梁公,又为后文写众人要求“献技”作铺垫,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可谓一举数得。
    B.面对观者的不吝赞美,梁公之所以“始终不动颜色,只干巴巴地应酬”,其中一个原因是,认为他们都是门外汉而巳,并不是真的懂得欣赏。
    C.明明只是一根普通头发,众代表却将其当成珍宝来大肆赞美,甚至煞有介事地分析刻字的精妙,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皇帝的新装》有同工之妙。
    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全篇语言生动形象又通俗直白,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比如“你给我滚出去”等句子,完全口语化,给人亲切之感。
    8.小说构思精妙,前伏后应。试从小说中找出三处前后照应的地方,加以分析。(6分)
    9.本文标题是“微雕”,有人则认为本文以“得意之作”为题目更好。这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7.(3分)D【解析】“全篇语言通俗直白,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错,本文多用书面语甚至文言词语,语言凝练雅正,生活气息并不浓厚。
    8.(6分)①第三段中“会场离他的家只有一箭之地”,为后文梁公回家拿作品,提供了条件;②第四段中“每只锦盒前面竖一纸卡,标明内容……”一句,为后文梁公没有事前观察作品真假和小梁以能假充真提供了依据;③第四段中“就信手取了一件”,表明梁公没有认真看,不知真假,为后文作品为假作了伏笔;④第五段写老者看作品时“左眼看了右眼看,良久不发一言”以及说话迟疑,已在暗示所看到的只是一根普通头发。(任意回答三点即可)
    9.(6分)观点一:“微雕”更好。①小说第一段以代词“这”指代“微雕”开篇,并阐释了“微雕”的特点,以“微雕”为题,与此结合更紧密。②小说是围绕“微雕”而展开的,“微雕”贯穿始终。③“微雕”含义丰富,既实指微雕艺术和微雕作品,又可以指借一根普通头发而展现的那些代表附庸风雅、自欺欺人的丑陋面目,以及由文中众人“代表”的只重外在、虚伪不诚的浮躁现实。(其他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得意之作”更好。①“得意之作”具有形成悬念、吸引注意的作用,而“微雕”则显得平淡。②文章多次提到“得意之作”,且主要情节是围绕“得意之作”而展开,以此为题,可以更好地形成照应。③“得意之作”语带双关,既是指小说中梁公的得意的微雕作品,又指梁公“今晚的际遇”,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题,展现众人的丑陋面目与社会的浮躁现实。(其他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领城愈加繁荣,一批文化题材的纪录片
  • 下一篇: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孙也。家世辛年
  • 【推荐文章】

  • 送梓州李使君

    【原文】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 登快阁

    【原文】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

  • 故人寄茶

    【原文】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

  • 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原文】 浪淘沙 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 赵鼎②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

  • 送友人出塞(二首)

    【原文】 送友人出塞(二首)① 吴伟业 其一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 劝...

  • 诗歌不会徒劳地吟唱

    【原文】 诗歌不会徒劳地吟唱 滕威 ①赵振江教授今年已经七十岁,到了孔子所说的 随...

  • 【最新文章】

  •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
  • 微雕
  •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领城愈加繁荣,一
  • 电影《无问西东》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
  • 送梓州李使君
  •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
  •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
  • 李商隐《锦瑟》中【】两句,虽然所渲染的意境
  •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
  • 赠日本僧智藏
  •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骨之亡楚而如吴也,
  • 谁来安慰孤独的麦子
  • 材料一:自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维护网
  • 一些美丽的蝴蝶,我用锦囊收留它们,枕我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