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发布时间:2024年5月26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李娟  文章ID:84482  浏览:

【原文】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语声朗朗。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醍醐灌顶,如大雪天忽然遇见太阳。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凡·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问题】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鸟镇江南水乡迷蒙、凄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莫定情感基调。
    B.“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滴在画布上?”写出木心的画具有空灵飘涉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
    C.详写木心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面对黑暗困境进行抗争的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抒发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
    D.“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这句话句式整齐,用比喻的手法表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量”的特点。
    5.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木心先生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
    6.作者写梵高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4.A
    5.木心的形象:①学贯中西;②为艺术甘于寂寞,甘于献身;③历尽坎坷,坚毅乐观;④果断率真,睿智风趣;⑤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6.①梵高是木心崇拜的艺术家。②强调文学是木心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在文革中的艰难岁月,是写作给予木心光亮,正如梵高在铁窗中仰望星空,从而创作出名作《星空》。③木心与梵高都是以生命来追求艺术。④抒发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⑤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写出了乌镇江南水乡迷蒙、凄清的特点”说法错误,应该是:写出了乌镇水乡迷蒙、清幽、古朴的特点。故选A。
    5.试题分析:题干是“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木心先生形象?请结合文章概括”。是考查学生概括散文人物形象能力。把握散文中形象,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同时还要结合文中写作背景,适当拓展。解答此题需要先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段,木心先生的形象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作者对木心先生的描写中及作者自己对木心先生所作的评价里,如学贯中西;为艺术甘于寂寞,甘于献身;历尽坎坷,坚毅乐观;果断率真,睿智风趣;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等,要一一从文本中筛选并概括,还要尽量答全面。
    6.试题分析:题干是“作者写梵高的意图是什么”,是考查学生把握散文选材意图能力。选材的目的无非是因为该材料与索要表达的内容有某种关联,能更好地为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情感服务,丰富文章内容。本题也不外乎这几点。本文写作者站在美术馆看见木心先生在狱中的手稿。想到当时木心先生写这些手稿时的状况,想到“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不由得想到了梵高的《星空》。梵高创作《星空》的状况与木心先生写这些手稿时的状况是何其的相似:在文革中的艰难岁月,是写作给予木心光亮,正如梵高在铁窗中仰望星空,从而创作出名作《星空》。文学是木心和梵高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就的精神力量,他们都是以自己的生命来追求艺术,抒发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文章指出“他(木心)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凡·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说明梵高是木心崇拜的艺术家。还有文章写梵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
  • 下一篇: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