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朱以撒《开合之间》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

发布时间:2024年8月4日  更新时间:2024年8月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5217  浏览:

【问题】
    8.朱以撒《开合之间》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有何用意?(5分)

【参考答案】
    8.①文章写了自已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1分),衬托出打伞者时荣耀,真实地体现了伞在当时“尊贵地位”(1分)。②文章写后来进城后有人收集一些斗笠钉于墙上的事情,不是为了实用,而是成了记忆(1分),目的是引出制伞能力的提升促成了伞的普及,伞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陪伴这一事实(1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主题(1分)。
    (点出两处事实各给1分,第一处的用意给1分,第二处的用意给2分,大意对即可。若总结指出写“斗笠”以引出并对比衬托“伞”,从而呈现出时代巨变的主题意义,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考查文本中次要物象的作用。题干已经明确说明“伞”是描写对象,那么“斗笠”应为次要物象,故可以从次要物象的角度作答。找出文中所写的有关斗笠的事情,再看这些事情对“伞”的作用,文章第三段写了“我”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此处写斗笠的事情,衬托打伞者的荣耀,体现出伞在当时的地位之尊贵;第二处在第四节,“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此处写斗笠钉于墙上成为一种记忆,说明伞已经普及,人们已经使用不到斗笠了;也突出了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信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我国海上风电事业想要健康发展,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 下一篇:朱以撒《开合之间》中,作者从“伞”中产生了哪些联想?简要概括
  • 【推荐文章】

  • “今君抱何恨”中的“恨”有哪些内涵,请结合

    【问题】 15. 今君抱何恨 中的 恨 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诗概括。(6分) 赠别贺兰铦...

  • 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

    【问题】 21、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 戴尔(Edgar Dale)1946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 ...

  • 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

    【问题】 22. 一分钟试卷 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测试形式。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 一...

  • x-j-p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x-j-p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

  • 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从边城

    【问题】 惩恶扬善 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边城》《红楼梦》《呐喊》中任...

  • 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请你为一线扶贫工作者写

    【问题】 22.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请你为一线扶贫工作者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

  • 【最新文章】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
  • 李白《蜀道难》中,描绘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
  • 简要分析杜甫《愁》中诗人“愁”从何而来。(
  • 苏颂任吏部兼侍读时在奏章中向皇帝提出了怎样
  • 冯骥才《留下长江的人》最后作者说“将来的人
  • 冯骥才《留下长江的人》第②段在文中有计么作
  • 给语言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 在《赤壁赋》中,苏轼与客在赤壁之下泛舟,由
  •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两句诗
  • 在《劝学》中,荀子指出【】皆因心思浮躁,以
  • 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
  • 赵biàn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卡尔维诺《被施了魔的花园》中的矛盾冲突通常
  • 卡尔维诺《被施了魔的花园》中,赛来内拉和乔
  • 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体,据此分析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