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回忆1937年北平沦陷时说“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
作者:未知 文章ID:86757 浏览:
【问题】
(4)张岱年回忆1937年北平沦陷时说“今日固然是国家艰难之秋,实亦民族中兴之机”。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你对张岱年观点的理解,试作简要分析。(8分)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蹂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受到侵蚀,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国政府充分利用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历史契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废除了各国根据对华不平等条约而获得的种种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直接参与了《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为建立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作出巨大贡献,理所当然的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参考答案】
(4)1937年,北平沦陷,日本侵占大片国土,中华民族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民族灾难,人民处在水生火热之中,这无疑是我们国家最为艰难时候。(2分)但是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中“自强不息”“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历史责任和使命感”“知耻而后勇”等等优秀文化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民族每个成员的灵魂之中,在民族危亡时刻,他们一定以民族大义为重,艰苦做绝,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与勇气,团结一致,救亡图存,我们民族最终会战胜侵略者。(2分)深受奴役、侵略、灾难的民族,必定会倍加珍惜通过浴血奋战和巨大牺牲得来的和平与胜利,深知只有强大的民族,兴旺发达的民族才能屹立世界,战后的中华民族会用自己的爱国情怀、团结精神、智慧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祖国,中华民族也必定会因此走向新的中兴之路。(2分)北平师生的爱国精神、中国军民的抗战行为、张岱年的抗战认识就已经显示出了民族中兴的端倪。战后至今天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生动的证明了“民族危亡之时也是民族中兴之机的道理。”(2分)(共8分)